韩信要是听从了他的建议,三国可能就提前400 年出现本文导读:蒯通是战国末年燕国范阳人,本名蒯彻, 后人因避汉武帝刘彻的讳,才把他的名字改称为蒯彻。蒯通精通纵横之术,辩才极佳,曾论述战国游说之士所使用过的权变之术,再加上自己的评论,然后汇辑成书, 一共有八十一篇( “蒯通者,善为长短说, 论战国之权变, 为八十一首。 ”见《史记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 )。学术界也有一种说法,称《战国策》的作者其实正是蒯通。蒯通是秦末汉初最厉害的辩士蒯通在历史舞台上的首次亮相,是在秦二世元年(前 209年)。当年,陈胜命将军武臣北上扫荡赵地,兵锋直指蒯通的家乡范阳。蒯通为避免家乡遭遇战火之灾,便说服范阳县令徐公投降武臣,紧接着又劝说武臣以隆重的礼节迎奉徐公,以此为榜样晓谕燕赵之地,使武臣不费一兵一卒便招降三十余城。武臣对蒯通的谋略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将他奉为上宾。此后数年,蒯通的活动归于沉寂。蒯通在沉寂多年后的再次“亮相 ”,要等到楚汉争霸的晚期。彼时,韩信俘虏魏王魏豹,击灭赵、代两国,并成功地迫使燕国降服,随即准备攻打齐国。然而此时刘邦却派辩士审食其劝降齐国,韩信闻讯后准备罢兵。此时蒯通却赶过来劝说韩信,若停止攻齐,那么他的功劳将被一介儒生抢走,还有何脸面再见汉王?不如趁汉王没有下令停战的机会,利用齐国的懈怠快速进兵,一定会大获全胜。蒯通劝说韩信奇袭齐国,并大获全胜韩信认为蒯通所言有理,于是猛攻齐国,并迅速平定该地。齐王逃亡前,误以为审食其出卖自己,便将他用沸水煮死。蒯通此计非常阴狠果决,按照《汉书》作者班固的说法是“一说而丧三俊 ”,即审食其被烹杀,齐王逃走,韩信战胜而骄从而为自己的败亡埋下“伏笔 ”。韩信征服齐地后自立为代理齐王,名望和实力更盛,他下一步的举动,将直接影响天下的归属。此时,项羽派武涉去劝说韩信,希望和他联合对抗刘邦,而刘邦也派使节封韩信为正式齐王,要求他坚决地跟自己站在一边。韩信对两方的拉拢都采取暧昧的态度,心中不知所从。此时蒯通建议韩信拥兵自立,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这样既可以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又能赢得天下诸侯的拥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蒯通劝说韩信自立,与刘、项三分天下通因请间,曰:“...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以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天下孰敢不听!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