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督查检查要“减负提质”

督查检查要“减负提质”_第1页
1/2
督查检查要“减负提质”_第2页
2/2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督查检查要“减负提质”督查检查过多过滥的问题,遭基层干部诟病已久。乡上有 2 个锅炉,各级部门几个月内就检查了 10 多次;地方公务员一年中约 200 天在准备、迎接、陪同检查;一个检查组还没走,另一个又来了,分身乏术……诸如此类的荒唐案例,在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近日,中央专门发出通知,要求统筹法律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 一段时间以来,督查检查过多过滥的问题,让不少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有干部甚至吐槽说,“现在很多工作都落在照片、材料、会议记录和各种检查里,就是没有落到实处”。 督查检查原本是一项好制度,中央要摒弃的是那些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虚头巴脑的不良做派。比如,有些督查检查已沦为拍照留念的“到此一游”。有时,督查组中午 11 点才到乡镇,11 点半就要回县城,下午还要去另一个乡镇督查,结果“10 分钟在乡镇会议室看材料,10 分钟在路上,10 分钟在现场”。这期间,督查检查人员和基层干部互相拍照留存,基层干部将照片作为日常工作留资备查,督查检查干部用来交差。不过,虽然督查看似时间不长、蜻蜓点水,基层也要耗费很大精力准备应对,严重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 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为应付检查,有的乡镇不得不在一个多议题的会议中频繁变更会议室的电子条幅,每换一个议题就换一次条幅,以便拍照留资待查。 督查检查与问责紧密相关,为了让督查检查组的人有好印象,基层干部要克服种种困难层层陪同。有的基层干部听说来督查检查,不得不临时离开生病住院需要护理的家属,从省城往回跑。假如督查检查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基层干部不是在陪同检查就是在迎接检查的路上,检查完了还在担心会不会被问责,如何能踏踏实实地下基层、听民声、解民忧? 事实上,不少职能部门也知道一些所谓的督查检查是形式主义,但为何他们依旧乐此不疲?答案很简单,按部就班地督查检查,是规避责任的好方式,能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甩给基层。只不过,让基层无奈的是,个别督查检查组是临时抽调人员拼凑起来的,对某项具体工作并不熟悉。他们说外行话,开外行会,却决定着基层的分数排名。 落实好中央的“督查减负令”,就要切实做到“减负提质”。这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不能工作刚安排就督查检查、刚部署就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进行考核”,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督查。比如,减少次数但并不固定检查的具体时间;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以带着标准、规则,就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督查检查要“减负提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