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程门立雪表现的礼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但是就是这个事儿表现了很多的礼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程门立雪表现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程门立雪表现的礼仪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进士叫杨时,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为了继续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而然地放弃了高官厚禄,独自一人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hao 四声)为师,投在程颢门下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只有四十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第 1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有一天,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cu 四声)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请求学问,当时正遇上了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大雪。他们俩人为了不打扰先生休息,便恭尊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这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和游酢仍然站在门外等候,大吃一惊,问道:“你俩还在这里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这种精神让程颐很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这两位虔诚的弟子。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成为一代理学大师。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注释】 第 2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程门立雪”语出《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养,从接人待物到一颦一笑,都影响到个人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个人形象代表着自己涵养和素养。礼仪小则影响自己一个人的形象,大则影响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形象,所以重视礼仪就要从自身做起。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古代的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其中的礼就是道德法律规范。 孔子曰: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因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有“礼”,而且还要有“仪”。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法律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程门立雪 第 3 页 共 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程门立雪发生在何时 此碑用浅显直白的文字讲述了程门立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