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疑引入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一个马铃薯。 )你们看这是什么?生:马铃薯。师:你们说对了,这是一个马铃薯,那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生:炸薯条、炒土豆丝⋯⋯ 师:说得好, 不过老师今天在科学课上拿这个马铃薯不是想吃,那是想用马铃薯做什么呢?生:实验。(评析:从马铃薯这种蔬菜引入比较自然,符合5 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的情境创设很有必要,既激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又很巧妙地把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二、研究马铃薯沉与浮的现象师:咱们先用马铃薯做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请看, 假如把马铃薯放在这个装液体的杯中,你们猜它是沉还是浮呢?说说你猜测的理由。(生讨论。)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谁愿意上前面来试一试?师:这样吧,请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上前面来实际操作一下,好吗?师:请上前面来。为了方便,老师再取一个杯子,左边的是一号杯,右边的是二号杯。请猜测马铃薯放在杯中是沉的这名同学站在一号杯后面,请猜测马铃薯放在杯中是浮的这名同学站在二号杯后面。下面的同学都来当一回裁判,仔细观察一下,看哪些同学猜对了。师:再没做实验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建议,一会往杯中放马铃薯时不要太用力,避免把杯中的液体溅出来。师:你们两个谁先来做呢?(生小心地把马铃薯放入液体中。马铃薯浮了起来。)师: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把马铃薯放入液体中,它浮了起来。师:(问另一名代表。 )那你还想试一试吗?(评析:类似的激将法,让学生反而有种不服输的精神,更加坚信实验一定要做,用事实说话,如果输也输得心服口服。)生:试。(生把马铃薯放入液体中。马铃薯沉了下去。)师: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把马铃薯放入液体中,它沉了下去。师:也就是说同学们都猜对了,都成功了。师:同学们持不同的意见,但都猜对了,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吗?师:那问题出在哪呢?或者说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呢?生:(在教师引导下推测。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可能与杯中装的液体有关。(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使学生很容易接受。不同的实验现象冲击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考角度从马铃薯转向液体,这是学生第一次思维的碰撞,也是学生亲自探究的开始。)三、观察比较两种液体师:杯中装的液体是不是一样,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一下、检测一下呢?生:尝一尝。师:尝这种方法确实是又快又方便,但如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