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街的保护更新方式摘要:骑楼街是指沿街建筑底层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两层以上为住宅, 临街立面为西式或中西结合形式的街道。上海唯一的骑楼街金陵路正面临拆毁与蚕食的困境,为了更好的开展金陵路骑楼街区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本文在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形态、业态等方面探讨骑楼作为重要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道,探寻金陵路骑楼街的保护更新方式。关键词:骑楼,步行街,连续界面,里弄,结构整合1. 金陵路骑楼街现状分析1.1 金陵路骑楼街区位与沿革金陵路骑楼街位于上海城市闹市区中心,东起中山东二路,西迄西藏中路, 全长 1400 米,宽 15 ~23.2 米。骑楼街东接外滩万国建筑群,西侧通往人民广场南侧,北侧有南京路步行街与其平行,南部即为豫园老城厢,区位优势明显,区域景观、商业、价值极高。金陵路辟筑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因法领事馆设于此, 故称为“法大马路 ”,是法租界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金陵路沿街均为西式骑楼建筑,风貌统一,建筑立面精致。历经百年,金陵路已经成为上海唯一的骑楼街,且风貌依旧较为完好,历史保护意义较大。1.2 艰难现状1.2.1保护不力,风雨楼飘摇(1)“建设性 ”破坏在旧城改造中 “建设性破坏 ”还是在不断发生。骑楼的保护没有得到因有的重视, 乱拆乱建的势头日见旺盛。 在金陵路与西藏南路相交处有 50 米的骑楼已经被拆除,盖起了10 层楼的高楼,与已有的一栋高层比邻, 金陵路上首次出现高楼群。 现代化高层楼宇向金陵路内部骑楼侵蚀之势另人担忧。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段,高层商业办公楼宇的建设无疑成为效益最大化的首选开发模式。 但这种大拆大建是只看到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带给金陵路的绝对不是真正的繁荣,而是永久的毁灭。(2)立面紊乱,街景受损高架电缆对城市景观和建筑风貌的破坏作用在金陵路上得到最大的体现。每段骑楼立面都挂有大量电缆,严重影响建筑风貌。在管理上,相关部门对建筑外部附属设施如广告牌、空调挂机、灯箱缺乏严格的控制,造成金陵路沿街立面景观紊乱、混杂。(3)空间缺失骑楼空间的缺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内部空间缺失和外部空间缺失。管理不善,造成内部空间缺失。骑楼廊柱所营造的灰空间,本是供人们行走,驻留,购物的重要过渡空间。但是这一重要的灰空间现在却被许多不和谐因素所破坏。大量商铺的空调外机安置在廊柱上,破坏廊内景观与环境, 完全打破廊柱形成的空间节奏感,且悬挑方式非常不安全,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