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养殖创业计划书【精品】养殖基地项目具有风险小,回报率高,运行平稳,发展长远,经济效益显著等诸多优势。以下是本人分享的鸵鸟养殖创业计划书,欢迎大家借鉴! 第一章项目介绍一、项目前景1、鸵鸟简介鸵鸟是鸟类中一个古老的种群,原产于非洲沙漠、澳洲及阿拉伯地区。性状特点: 一是体形巨大, 善于奔跑, 不会飞翔,目前国内饲养的多为非洲篮颈和黑颈鸵鸟,及少部分澳洲鸸鹋,成年雄鸵鸟体重约为130 千克 — 150 千克,雌鸟为115— 120 千克,商品鸟10— 14 月龄即可达到95— 110 千克 ;二是生命较长 , 一般有生长60 余年,有效繁殖期能达到40年,耐粗饲,以草食为主,因其有相当发达的肠道,而能消化纤维素来摄取营养物质; 三是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一般在 30℃— +50 ℃的温度范围内可存活,由于人工驯养的历史不长而保留有野生状态下抗病能力强的优点,能适应各种恶劣气候条件,未见有发生烈性传染病的报道。四是成年母鸟年均产蛋 60— 80 枚,可育小鸟40 只左右。鸵鸟全身都是宝,它的肉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其胆固醇及脂肪含量都很低,其皮毛等也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青睐。2、历史状况近几十年来,鸵鸟养殖及其产品的开发应用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是非洲,年存栏 200 多万只,其次是美国现存栏有60 万只以上,并已向深加工方向发展,目前欧洲已成为鸵鸟产品的加工和消费中心。我国的鸵鸟养殖与加工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 1992 年由广东从国外引进并开始人工饲养繁殖,到目前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区,建成各类鸵鸟饲养场600 余个,年存栏10 万余只。为了促进我国鸵鸟养殖及其产品开发利用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倡仪下,我国于1995 年10 月成立了“鸵鸟养殖开发协会”,为我国的鸵鸟养殖及加工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鸵鸟产业十几年中经历了从认识、引进、消化的过程,风风雨雨中度过了炒作的混乱时期,终于脚踏实地地进入了有序的市场经济的轨道,该行业中的有识之士历尽艰辛,已经逐步引导企业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的朝阳产业——鸵鸟养殖的健康发展初步奠定了基础。3、现实与机遇近二、三年由于国际上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得越来越多的食品科学家和大众把眼光盯在了鸵鸟肉上,因为至今为止还从未有鸵鸟患有烈性传染病记录,鸵鸟肉以其安全性和它独有的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热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