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13 种群和群落1.(2017•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考点定位】样方法【名师点睛】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②取样原则及方法: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 m 、灌木 16 m 、草本 1 m ;样方数量不宜太少;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呈网状);常用五点取样法(如图 1)和等距取样法(如图 2)。2222.(2017•新课标Ⅰ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 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需要让该种家畜种群数量保持在 K/2 水平,这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由图可知,甲、乙、丙数量没有达到 K/2,丁超过 K/2,选择丁点可以使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数量降低到 K/2,保持最大增长速率,故选 D。【考点定位】种群数量 S 型增长模型。【名师点睛】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对种群数量变化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是解题的关键,把种群数量看成是时间,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3.(2017•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变化【名师点睛】明确种群数量变化会导致种内竞争,而环境资源有限是解题关键。4.(2017•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 的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