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表现性评价实施中的误区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表现性评价实施中的误区分析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别性,决定了课程核心素养的评价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表现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理念的评价方式。但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老师应在实践中如何遵循表现性评价的理念,采纳多元化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获得的综合性素养和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呈现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表现性评价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一直是课程实施中的难题。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重点并不在关注学生所习得的知识方面,而是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评价活动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自身的体验与经历,关注他们怎样运用已有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养成。所以,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就要求老师在平常每一项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具体的表现和他们的探究、实践和创新思想等。 笔者结合“观课”活动,发现在老师的评价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许会影响评价活动的真实意义,或不能完全体现评价活动的真正价值。为了寻找更好的解决策略,笔者曾在自己的课堂中加以实践、探究,现将获得的一些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例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其课程评价是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与其他传统学科课程的评价有着很大不同。它提倡一种质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整体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具有全面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它是践行课程育人理念、实现课程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推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重要抓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评价的困境在于,课程实施时间短、难度大,老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掌握得不够熟练,导致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存在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些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有效实施。当前学生评价的设计都太过关注学生记忆零散知识的能力,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怎么评价、评价什么、谁来评价这些问题存在模糊的认识和操作上的偏差。 【问题 1】劳技课中的评价——形式大于过程,缺乏深度评价,不能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案例】某班进行一次“中国结—鞭炮结”劳动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