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双重介质渗流理论基础2第七章多重介质渗流理论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二节双重介质单相渗流的数学模型第二节双重介质单相渗流的数学模型第三节双重介质简化渗流模型的无限大地层典型解第三节双重介质简化渗流模型的无限大地层典型解第四节双重介质油藏不稳定试井分析第四节双重介质油藏不稳定试井分析3具有裂缝和孔隙双重储油(气)和流油(气)的介质我们称之为双重介质。在一般情况下,裂缝所占的储集空间大大小于基岩的储集空间,因此裂缝孔隙度就小于基岩的孔隙度,而裂缝的流油能力却大大高于基岩的流油能力,因此裂缝渗透率就高于基岩的渗透率,这种流油能力和供油能力的错位的现象是裂缝-孔隙介质的基本特性。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双重介质实际油藏模型双重介质实际油藏模型双重介质定义双重介质定义双重介质基岩裂缝裂缝基岩4裂缝-孔隙性双重介质结构油藏可抽象地简化成各种不同地质模型。1.WarrenRoot2.Kazemi3.DeSwaan4.Factal模型模型模型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51.1.Warren-RootWarren-Root模型模型将双重介质油藏简化为正交裂缝切割基质岩块呈六面体的地质模型,裂缝方向与主渗透率方向一致,并假设裂缝的宽度为常数。裂缝网络可以是均匀分布,也可以是非均匀分布的,采用非均匀的裂缝网格可研究裂缝网络的各向异性或在某一方向上变化的情况。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62.Kazemi2.Kazemi模型模型该模型是把实际的双重介质油藏简化为由一组平行层理的裂缝分割基质岩块呈层状的地质模型,即模型由水平裂缝和水平基质层相间组成。对于裂缝均匀分布、基质具有较高的窜流能力和高储存能力的条件下,其结果与Warren-Root模型的结果相似。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73.DeSwaan3.DeSwaan模型模型裂缝由圆球体之间的空隙表示,圆球体由基质岩块表示。该模型除与Warren-Root模型相似,只是基质岩块不是平行六面体,而是圆球体。圆球体仍按规则的正交分布方式排列。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84.Factal4.Factal模型模型部分与整体以某种形式相似的形,称为分形。裂缝性油藏的分形模型认为裂缝的分布形态、基岩的孔隙结构属于分形系统。分形的维数随油藏的非均质性不同而不同。基质基质裂缝裂缝分形模型分形模型::整整体与局部具体与局部具有某种相似有某种相似性性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9双重介质油藏基本参数:弹性储容比和窜流系数。1.1.弹性储容比弹性储容比弹性储容比ω定义为裂缝系统的弹性储存能力与油藏总的弹性储存能力之比,用来描述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的弹性储容能力的相对大小。ffffmmCCCf裂缝系统孔隙体积基质和裂缝系统总体积m基质系统孔隙体积基质和裂缝系统总体积fCmC、、——裂缝和基质系统的综合压缩系数;f、、m——裂缝和基质系统的孔隙度。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102.2.窜流系数窜流系数流体在双重介质油藏渗流的过程中,基质与裂缝之间存在着流体交换。窜流系数就是用来描述这种介质间流体交换的物理量,它反映了基质中流体向裂缝窜流的能力。窜流系数定义为:2mwfKrKfKmK2m————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的渗透率,;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的渗透率,;————形状因子。形状因子。,,窜流系数的大小,既取决于基质和裂缝渗透率的比值,又取决于基质被裂缝切割的程度,基质与裂缝渗透率的比值越大或者裂缝密度越大,窜流系数越大。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113.3.形状因子形状因子Warren-Root提出的计算α的关系式:24(2)nnLn——正交裂缝组数,整数;L——岩块的特征长度,m。Kazemi也提出计算α的公式:2221114xyzLLLLx、Ly、Lz——基质岩块在x、y、z方向上的长度,m。形状因子α与基质岩块大小和正交裂缝组数有关,岩块越小,裂缝密度越大,形状因子α越大。。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第一节双重介质油藏模型12第七章多重介质渗流理论第一节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