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让师培中心在推创地方教育理论中焕发生命力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动,为以县为单位大面积推动素养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急需创生出针对各县实际的地方教育理论。而以县进修校为依托,并入县教研室、教仪站、电大工作站所组成的县老师培训中心,恰好具有创生和推广地方教育理论的独特优势。因此,推创地方教育理论就成了师培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走出困境焕发生命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县师培中心;创生;推广;地方教育理论 世纪之交,随着中小学老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完成,县老师进修校收益逐渐衰退。为了更好的生存,各县纷纷将教研室、教仪站、电大工作站等并入县老师进修校,组建成具有综合功能的老师培训中心。时至今日,这些老师培训中心中的少数并第 1 页 共 1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入了当地高职院校,多数则办起了初中、高中并向普通学校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尽管师培中心具有了多功能的结构,但由于其管理者的办学思想仍停留在老师培训和学历教育上,对其引领县域教育改革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其创生并推广县域教育理论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一、新形势下师培中心推创地方教育理论的紧迫性 1.新形势下,县域教育改革急需地方教育理论指导。本文的地方教育理论是指应用一般教育原理,借助解决地方教育实践重大问题形成的,既有科学根据又有当地教育实践经验支撑的县域教育改革系统知识和思想。晏阳初的定县教育实验理论、汨罗的素养教育理论就是其代表。随着素养教育的全面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功能等相应地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这些变化,对直接负责中小学师资培训,并参加指第 2 页 共 14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导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师培中心来说,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表明,通识性理论已经非常系统,而且也易于为老师所掌握。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怎样结合本地实际,应用通识性理论和学科教学论有效地推动本地新课改。因为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理念、先进经验等,在走向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西部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存在着“水土不服”现象:一是因为发达国家硬件设施、师资水平比我们先进很多;二是因为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的巨大差异;三是人事与分配制度等社会环境反差巨大。这些因素导致了情境的教育理论和成功经验在移植和推广过程中必须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