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学说概述第一节、经络的含义和内容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经络的意思,为纵行主干;“络”有网络的意思,是从“经”分出而遍布的小支。“经”和“络”虽有区别,但循行、分布是紧密相连,彼此衔接,沟通人体的上下、内外,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和难以计数的孙络等。一、经脉经脉可分为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三种。(一)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名十二正经。它是以手足阴阳定名,并根据在体表左右对对称的分布位置和它所络属的脏腑,计有手、足阳经各三对。在上、下肢体内侧的经脉为属脏的阴经,称手三阴和足三阴,联络相为表里的腑;在上、下肢外侧的经脉为属腑的阳经,称手三阳和足三阳,联络相为表里的脏。十二经脉的循行和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循行方向为: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或腹。在它的循行路线上,各分布着许多穴位,称为经穴。为治疗本经脉所主治的和所络属脏腑的有关疾病的治疗点。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和循行见附表 1-1、1-2、图1-1、1-2、1-3.手足三阴和手、足三阳根据脏腑生理和病理的特性,构成了太阴与阳明、厥阴与少阳、少阳与太阳的表里关系,这种关系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指导意义。又根据十二经脉的主治性能,在治疗上可按照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本经取穴,是病在某经,可取该经的有关穴位,异经取穴,可取与该经有关的经脉(如相为表里的经脉)进行治疗。表 1-1 十二经脉体表分布和相互关系经别阴经(内侧)(里)阳经(外侧)(表)位置名称络属关系名称络属关系、八刖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中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后手少阳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八刖足太阳脾经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胃中(侧)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后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表 1-2 十二经脉循行与分布手太阴肺经体内体表属肺,络大肠,与胃联系从胸-手臂内侧前缘-手姆指手三阴经手厥阴心包经体内体表属心包,络上、中、下三焦,通过横膈从胸—手臂内侧中间—手中指手少阴心经体内体表属心,络小肠,与眼联系从胸-手臂内侧后缘-手小指手阳明大肠经体内体表属大肠,络肺从食指-手臂外侧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