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概念正常排便:次数–-1次/日,少数人1次/2-3日或2-3次/日;性状---成形,不含异常成分;量------150—200g/d,其中水分占60-75%。腹泻: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性状---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可有粘液、脓血、未消化食物等异常成分;量------超过200g/d;伴随症状–可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急性与慢性腹泻:急性---病程多在2—3周内,不超过2个月;慢性---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分类(按病理生理)•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肠动力紊乱引起的腹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渗透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发病机理;■渗透性腹泻的特点;■渗透性腹泻的病因。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渗透性腹泻-发病机理空、回肠绒毛上皮是水分吸收的主要部位:约占进入肠道水分(9000ml/d=体外摄入+消化液)的90%。水通过肠上皮的吸收与分泌是按被动方式---扩散方式进行的。肠道内的渗透压对水的吸收与分泌至关重要:肠腔内渗透压大,水不易通过扩散进入肠上皮细胞,即水的吸收受影响;相反,血浆中的水分很快透过肠粘膜进入肠腔,直到肠内容物被稀释成等渗为止,由此可导致腹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渗透性腹泻-特点▶禁食或停用高渗性药物后腹泻停止;▶肠腔内渗透压超过血浆渗透压;▶粪便中含有大量未经消化或吸收的食物或药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渗透性腹泻-病因◆高渗性药物;◆高渗性食物;◆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肠系膜淋巴管梗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高渗性药物●泻药:硫酸镁;●制酸药:氧化镁,氢氧化镁,铝碳酸镁;●脱水剂:甘露醇,山梨醇;●降氨药:乳果糖。上述药物口服不易吸收,在肠内形成一定的渗透压,使肠内保留有大量水分,肠容积增大,肠管扩张,刺激肠道蠕动,发生腹泻。停药后腹泻即可停止。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高渗性食物病因:二糖酶缺乏:乳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蔗糖酶,海藻糖酶.乳糖不耐受症—乳糖酶缺乏:机理:乳糖酶缺乏→乳糖积聚→肠内渗透压升高→腹泻;↑乳糖细菌分解→乳酸、短链有机酸增多;乳糖细菌酵解→氢、CO2产生增多→腹胀、排气增多。诊断:1、服牛奶或乳糖后可致腹鸣、腹胀痛、腹泻(重者水样泻)、酸臭味;2、乳糖耐量试验:不正常;方法:口服50g100g乳糖(+水400ml)后15′30′60′90′120′取静脉血测定血糖.结果判断:如BS升高>25mg/100ml为正常,BS升高<20mg/100ml为异常.在试验过程中或试验后可出现腹胀,绞痛,腹泻.3、根据治疗反应判断:停食乳糖或牛奶后症状缓解;4、肠粘膜乳糖酶测定.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消化不良主要指对脂肪、糖、蛋白质的消化不良。脂肪消化不良尤其突出,糖的消化不良见“二糖酶缺乏”。胃原性腹泻:胃切除术后,萎缩性胃炎,胃癌。---胃液分泌减少,食物未经初步消化即进入小肠。胰原性腹泻: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后,晚期胰腺癌。---胰液(含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分泌减少,食物不能充分消化。肝原性腹泻:严重肝病,胆管梗阻。---胆汁分泌或排泄减少,脂肪消化不良,影响吸收,导致脂肪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吸收不良肠粘膜吸收功能障碍:热带吸收不良综合症(热带口炎性腹泻,热带斯泼鲁);成人乳糜泻(非热带吸收不良综合症,非热带斯泼鲁);回肠末端严重病损(克罗恩病,回肠末端被切除)---胆盐回吸收减少→肠道胆盐缺少→脂肪吸收障碍→脂肪泻↘结合胆盐↑(结肠)细菌分解双羟胆酸↑→腹泻肠粘膜面积减少:小肠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