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色彩的滴染蔡琳华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与本册第 2 课《美丽的染纸》,第三课《四季如画》同属一个单元的色彩课。本课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三原色、三间色的概念。探究各种滴染的方法,创作出美丽作品,感受色彩的魅力。本课在编写中,既注重体现造型•表现的知识性、又注重体现了内容组织的趣味性、合理性。另外,在教材的设计上也凸显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方式 。从而,力求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敢于创新和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就色彩知识而言,一二年级已经有所涉及,学生能够辨别出 12 种以上的颜色,而且在创作表现的过程中也始终在运用色彩。但本节课是进一步梳理学生对原有色彩的认知,把学生感性的色彩知识理性化。真正系统的学习色彩知识。本课通过色彩滴染游戏,使学生观察、探索、实验……体验色彩混合后的变化,认识红、黄、蓝是三原色,三原色中两种原色相混合就会形成橙、绿、紫三间色。认识这些色彩变化规律。并了解三原色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和出来的,它们之间相互调和却可以产生出许许多多漂亮的颜色。激发学生探寻色彩奥秘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拓展出几种色彩滴染的表现方法,进而,创造出美丽的滴染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为两页。共有四个版块。第一页(2 页)是“我的发现”版块。第二页(3 页)由“我爱探究”“我能创新”“我会评价”三个版块组成。在第一页“我的发现”版块中,左上方展示了一幅我国中国画画家张桂铭的作品《多彩的荷花》这幅画色彩丰富,用笔洒脱灵活,彩墨熟练自如,它以饶有趣味的笔墨描绘出荷花荷叶,荷花用淡墨线勾勒,花瓣晕染表现出浓淡变化。荷叶、莲蓬是以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大大小小的块面,通过墨线和色彩在宣纸上相互渗化。使画面绚丽多彩,韵味盎然。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画面中那大大小小的墨点,是通过滴染的方法表现,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感,显得十分童趣。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这幅画面的展示,旨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滴染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感受色彩的神奇魅力及滴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色彩奥秘的兴趣。本页的右下角展示作品《鲤鱼莲花》(挂笺)为民间剪纸,具有丰富的寓意,鲤鱼象征鱼,谐音为余,莲花简称莲,谐音为年,所以莲花和鲤鱼表现在一起就象征连年有余,丰衣足食。寄托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