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2014王竞军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机械通气时雾化吸入专家共识(草案)201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药物雾化治疗的目的•输送治疗剂量的药物到达靶向部位。•对于肺部病变患者,雾化给药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可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近年来雾化吸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了药物输出和吸入效率,使药物肺部浓度增加。然而,调查结果显示28%~68%的患者不会正确使用加压定量吸入器(pressureinhaler,pMDI)和干粉吸人器(drypowerinhaler,DPI)。导致雾化治疗无效。不同雾化器产生气溶胶的机制不同,各有优缺点。因此,应根据各种雾化器的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给药途径和剂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才能达到雾化治疗的效果。雾化器类型•主要包括喷射雾化器、超声雾化器和震动筛孔雾化器。雾化治疗影响因素•药物在呼吸道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溶胶大小、气溶胶的形成和运动方式,以及患者的气道结构和呼吸形式。•(一)气溶胶大小和物理特性•(二)与患者相关的因素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可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雾化吸人的装置有小容量雾化器(small-volumenebulizer)和加压定量吸人器(pressuremeterdoseinhaler,pMDI)。小容量雾化器•小容量雾化器主要用于雾化吸入药液,如支气管舒张剂、激素、抗生素、表面活性物质、黏液溶解剂等,使用范围广,包括喷射雾化嚣、超声雾化器以及震动筛孔雾化器。喷射雾化器需要压缩气体驱动,有的呼吸机如Drager、伽利略等,配备了雾化功能,雾化器的驱动气源由呼吸机吸气相气流中的一个分支提供,是呼吸机给患者输送潮气量的一部分,因此不会影响呼吸机工作;由于只在患者吸气时产生气溶胶,故不会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浪费。•但多数呼吸机向雾化器提供的驱动压力<15psi(lpsi-6.895kPa),比压缩空气或医院常用的氧气(50psi)小;驱动压力的减小,降低了喷射雾化器的效率,产生的气溶胶直径增大,从而减少其到达下呼吸道的总量。有的呼吸机如PB840、SimensServo等,未配备雾化功能,只能应用额外的压缩气源驱动,外接气流增大了潮气量,影响呼吸机供气;增加了基础气流,容易造成患者触发不良[3-4];持续雾化也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浪费。•有的呼吸机如PB840、SimensServo等,未配备雾化功能,只能应用额外的压缩气源驱动,外接气流增大了潮气量,影响呼吸机供气;增加了基础气流,容易造成患者触发不良[3-4];持续雾化也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浪费。•因此,使用额外气源驱动雾化器时,需适当下调呼吸机预设的容量或压力。如果外接气源是压缩氧气,会造成实际吸入氧浓度较呼吸机设置氧浓度高,所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建议采用压缩空气驱动或适当下调呼吸机的预设吸氧浓度,以避免过高氧浓度对呼吸的抑制。当患者出现触发不良,造成通气不足时,可将呼吸机模式更换为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并适当上调预设的呼吸频率,以保证有效通气量[4]。雾化结束后恢复原参数模式。若需抽取动脉血气,建议待雾化治疗结束20min后再执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超声雾化器和震动筛孔雾化器为电力驱动,不产生额外气流,因此不会对呼吸机送气造成影响[3]。但其缺点是持续雾化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浪费。•推荐意见1:使用未配备雾化功能的呼吸机时,如需进行雾化吸入,建议选择定量吸入器、超声雾化器或震动筛孔雾化器进行雾化吸人,以免影响呼吸机的送气功能(推荐级别:E级)。•推荐意见2:如需使用额外气源驱动的喷射雾化器,需适当下调呼吸机预设的容量或压力;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触发不良造成通气不足,需更改模式或支持力度,以保证有效通气量。对慢阻肺患者,尽量采用压缩空气驱动;如采用氧气驱动,需适当下调呼吸机预设吸氧浓度(推荐级别:E级)。连接部位影响•持续产生气溶胶的雾化器直接连接在Y型管或人工气道处,容易造成呼气相气溶胶的浪费,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均表明,使用呼吸机配备的能与白主呼吸同步的雾化器,气溶胶在下呼吸道的沉积量约为持续雾化器的3倍[5]。将持续雾化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