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读写结合课例研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不愿写、不会写、写不好的现象。学生看到作文题,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无话可说,随便凑合几句了事;有的学生凑够了字数,但却存在偏离主题,内容空洞,语言匮乏,句式单一,语言错误多,表达不得体,语篇结构不合理,缺乏连贯性;很多学生完全靠抄袭所背诵的范文,无法满足试题要求。据对我市近年来中考考生“书面表达”(写作)试题答题得分情况统计得知,15分的“书面表达”题人均得等分在4.5分左右,得零分的在20%左右。写作教学现状令人担忧!1.读写融合意识不明确,教学目标缺乏整合体系。许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忽视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整体性,把写视为语言技能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2.以读促写过程不扎实,写作基础不牢固。不少老师设计的阅读活动不能将阅读与写作结合,注重语篇中词汇语法知识的积累,缺乏在语境中的运用;注重篇章的理解,未渗透篇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框架建构的训练等。3.阅读语篇与写作任务匹配度不够。许多教师设计的写作任务缺乏与语篇的紧密联系,写作话题游离阅读语篇之外;阅读语篇的过长过难,不适合当作写作的范本,导致写前的教学铺垫不够,学生难以得体表达等。4.很多老师没有写作课的意识,根本不知道写作课教什么,怎么讲。二、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探究读写结合的教学规律,探索有效的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策略,构建综合视野下读写结合有效途径,提高读写结合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2.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利用教材阅读文本的写作框架、内容要点、语言结构等写作篇章知识有效地学习和提高写作技能,实现以读促写、促进学生读写能力协同发展。三、研究内容1.教材阅读文本与单元写作任务匹配的适切性研究(即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整合阅读材料进行写前的语言输入;或通过调整写作任务来增强读写的匹配度);2.阅读中的语言知识教学——基于写作的维度(即通过利用文本内容等训练学生提取素材,丰富表达,规范语言的途径与方法);3.实现读写有效迁移的课堂活动设计(即实现从读到写的循序渐进的活动设计);4.写作教学评价机制——写作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的方式(针对不同写作体裁题材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何组织有序有效多元评价)。四、研究思路县市区教研员及部分骨干教师等组成课题研究的主团队——主团队成员分别担任子课题的负责人——成立子课题研究团队,确定研究方案——在区域或样本校开展课例研究——梳理研究成果。具体的操作流程:以样本校为基地,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以教学评价为载体,以“问题诊断,确定主题----方案研评,评后试教----梳理困惑,归类问题----评后试教,教后完善---多主体评价,反思创新”六步教研活动为操作流程的校本教研模式。该模式强调行动与研究的结合,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结合,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行动,重视及时反馈与经验梳理。活动载体: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改进。五、读写结合课教学要素探究1.阅读文本与写作教学的关系阅读语篇对写作教学的意义: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载体的示范本。From《ReadingisWriting》bySchubert,UAS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在语言特征和语篇特征上有很强的共性。阅读有利于写作。实际上,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通过语篇分析来学习语篇的结构特点以及信息和思想的表现手法。From《Teacher’sBookofGoforit》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阅读教学要为写作教学服务、打好基础。2.读写结合课教学基本要素1)以阅读文本为范文,提炼写作知识若阅读文本(仿写文本)与该单元写作要求一致,可以阅读文本(或仿写文本)为范文,引导学生复习文本,分析、提炼写作知识。从阅读语篇中挖掘哪些写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