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文献:先秦及汉代多把文献理解为书面材料和口头材料,例如孔子和司马迁。后来专指书面材料,到现代,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文献学: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延伸,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古典文献学:传统文献学(即古典文献学)正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别集:是相对于总集而言的,它是指商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例如《李太白全集》《王维集校注》等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曹丕的《皇览》,著名类书还有《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丛书:是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又称“丛刊”“丛刻”等,例如《儒学警悟》。注意综合性丛书(包括各类著作,《四库全书》)和专科性丛书(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等,明代何文涣《历代诗话》)政书:专门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工具书,又称典志体史书,例如唐代刘轶《政典》。杜佑在《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宋人郑樵编《通志》,元代马端临编《文献通考》,杜、郑、马三书被称为“三通”。叙录:或称书录解题,题要等,列于书名之后,是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别录,西汉刘向把所校各书的叙录汇集成编,称为《别录》,是一部汇集诸书叙录的提要目录学著作。也是后世叙录体目录的创始和典范。..刻本是指在板木上刻字印刷而成的图书,按照书籍刻印的时代,可以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例如唐代刻本金刚经。按照刻印的地域划分,可分为浙本蜀本等。按照书籍刻印的主体可以分为官刻本,和家刻本等,按照书籍刻印的先后,可以分为初刻本,原刻本,重刻本等,按照版式和字体,可以分为大字本,小字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