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侧重元明清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侧重元明清_第1页
1/18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侧重元明清_第2页
2/18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侧重元明清_第3页
3/18
元明清文学名词解释汇总1、“三不从”。出自元末高明所作的南戏《琵琶记》。所谓“三不从”是说故事的主人公蔡伯喈为人忠孝,同赵五娘结婚后不想去应考,父亲不从;中状元后,曾拒绝牛承相招赘,牛承相不从;欲辞官,朝廷不从。这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三不从”,又是导致他一生悲剧的根源。《琵琶记》的戏剧冲突,可以说都是围绕着“三不从”而展开的。2、“一人永占”。这是清初剧作家李渔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似剧的简称。四剧均为当时著名剧目。3、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向来认为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史□等。沈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他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厘定曲谱、规定句法,注明字句的音韵平仄,给曲家指出规范。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沈璟等人与汤显祖于万历年间曾经在创作方法上有过一场为时不短的激烈争论。由于吴江派的革新主张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而不是在内容上,因此,这种革新的影响和意义就远逊于临川派,甚至为后人诟病。4、《绿牡丹》。《绿牡丹》是明末优秀戏剧家吴炳的代表作。本书叙述的是两对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故事。全剧以绿牡丹为中心,咏绿牡丹让沈婉娥、车静芳、谢英、顾粲展露他们的绝世才华,并且使他们因此而心生爱慕,终于喜结良缘,也让柳希潜、车本高丑态百出,受尽奚落。5、“三桩誓愿”。出自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窦娥被污入狱杀头,她原本不想和现实生活作对,可是黑暗的现实却逼得她爆发出反抗的火花。她骂天骂地,并发出三桩奇异的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向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6、《赵氏孤儿》。元代纪君祥所作的一部历史剧。其本事见于《左传》、《史记·赵世家》,但两书所记差异较大。本剧主要依据《史记》敷衍而成,但情节上作了较多改动。故事大体上是: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赵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侧重元明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