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核心内容: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体液调节,负反馈。二、重点内容:自身调节、正反馈。第二章细胞的分子结构和基本功能一、核心内容:酶的概念与特性、酶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酶的作用机理;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超射值、锋电位、“全或无”现象的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阈电位、阈强度。二、重点内容: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元素组成、构件分子氨基酸、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理化性质(两性解离、高分子性质、变性作用);核酸的种类(DNA 和 RNA)与功能、化学组成(元素组成、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酶促反应动力学;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阈下刺激、局部反应、电紧张性扩布、总和、局部电流、跳跃式传导等概念、局部兴奋的特点;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和终板电位、收缩原理。第三章人体的物质代谢一、核心内容: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血脂及血浆蛋白、脂肪酸的β 氧化、酮体的生成和利用;氧化磷酸化;肝性脑病(概念、氨中毒学说);发热概念。二、重点内容:糖原合成和分解、糖异生作用、血糖;脂肪动员;胆固醇的代谢;生物氧化产物二氧化碳的生成、呼吸链;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α -酮酸的代谢、某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肝脏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肝性脑病诱发因素;体温与体温调节;发热的机制(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中枢介质);发热时相经过。第四章血液生理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核心内容:血液的组成、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浆 pH 值;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及生成的调节;血小板的生理功能;DIC(概念、发病机制、主要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生理基础);血型(ABO 血型、ABO 血型的分型及其依据)、输血的原则。二、重点内容:血浆的化学成分及血浆蛋白的分类及作用;血细胞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作用);DIC 的分期(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第五章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核心内容:突触的概念、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胆碱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及牵张反射);自主神经系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