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实验教案ﻬ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的使用及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目的要求】1.掌握正确使用及护理显微镜的方法,特别是油浸系的使用及护理。2.正确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构造。【油浸系的原理】ﻩ油浸系是在油浸镜与标本之间加1滴香柏油,调整光源检查细菌标本的方法。油浸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其镜头标记国产镜多用“油”字表示,国外产品则用“Oil”(OilImmersion)或HI(homogenmusImmersion)表示。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镜片最小,这也是识别的另一种标志。其使用原理是由于香柏油与玻璃的折光率相似(香柏油为1.515,玻璃为1.52)。镜检时,滴加香柏油的作用是使光源尽可能多的进入物镜中,避免光线通过折光率低的空气(折光率为1.O)而散失,因而能提高物镜的分辨率,使物像明亮清晰。【器材及试剂】1.菌种: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细菌的三型等标本片;2.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3.材料: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操作步骤】(一)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1.准备安置显微镜à调节光源à调节双筒目镜间距à调节聚光器数值孔径值。将光圈完全开放,升高聚光镜与载物台同高,置标本片于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对光,用于转动反光镜以调节之,至视野最亮时为止。若用天然光源宜用反光镜平面,较弱光源用凹面。检查未染色标本,光不宜太强,染色标本需强光。光线强弱可通过放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镜、旋转反光镜调节之。2.观察将香柏油一滴滴于标本片有颜色的观察区,并置于载物台上,用片夹固定好,用推进器将观察区置于物镜正下方,依次用高倍镜à油镜观察。用油浸镜检查,使油镜头浸入油滴中,几乎与标本面接触为度。然后由接目镜注视镜内,同时慢慢转动粗调节螺旋提起镜筒(绝对不能下降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像时,再转动细螺旋(细螺旋转动一般不超过1周),直至物像清晰为止。包括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形态及炭疽芽孢、巴氏杆菌荚膜和大肠杆菌的鞭毛等细菌的特殊结构。(二)显微镜的养护1.上升镜筒,取下载玻片。2.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镜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香柏油溶于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切忌用手或其他纸擦拭镜头,以免使镜头沾上污渍或产生划痕,影响观察。ﻫ3.用擦镜纸清洁其他物镜及目镜;用绸布清洁显微镜的金属部件。4.将各部分还原,反光镜垂直于镜座,将物镜转成“八”字形,再向下旋。同时把聚光镜降下,以免接物镜与聚光镜发生碰撞危险。作业一.名词解释细菌荚膜芽孢油浸系二.问答题1.绘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炭疽杆菌荚膜及芽孢等形态及排列方式;2.使用油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加香柏油前载片上可否有水,为什么?3.细菌有哪些基本形态,各有哪些特征?ﻬ实验二细菌抹片的制备及染色【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几种常用的染色方法。(2)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基本原理】1.简单染色法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观察个体形态与细菌排列。由于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环境中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一种碱性染料如美蓝、碱性复红、结晶紫对细菌进行染色。美蓝是美蓝的盐酸盐,可解离为带正电荷的美蓝,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菌体着色。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2.革兰氏染色液G—菌: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类脂质,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复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器材及试剂】1.菌种:培养24h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斜面菌种;2.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3.材料: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4.染料:美兰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革兰氏碘液,95%乙醇,0.5%石炭酸复红染色液。【操作步骤】(一)载玻片处理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