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春天》观后感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精神的震撼,心灵的洗礼,大家在观看过程中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他们认真务实、为民办事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教育了广大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第二篇:永远是春天观后感《永远是春天》观后感胡家中心幼儿园冯多丽影片《永远的春天》以XX省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主人公王永乐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他带领一批乐于奉献、敢于带头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艰辛万苦、力排阻挠和障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该片以全新的视角独展现了中国农村三十年间惊天动地的大变化,旗帜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永远是春天》剧情取材于王乐义从一个癌症病人成为蔬菜种植领域领军人物的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对王乐义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重大典型生活经历的诸多精彩瞬间进行艺术再创造,通过塑造以王乐义为原形的永乐以及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试图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真诚的态度对生命进行礼赞,表现一种值得普通人崇敬与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王乐义常说,“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藏私,以诚待人,并和全体村民约定:“对前来参观的人要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17年间,三元朱村无偿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超过120万人次,400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王乐义的带领下,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遍了全国26个省区市。王乐义本人也拖着患了癌症的身体,先后到全国11个省、区、市无偿传授大棚蔬菜技术,行程达几十万公里。2005年8月,他冒着酷暑到新疆、青海、陕西等地指导蔬菜生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行程3000多公里,帮助那里的农民第1页共7页兄弟解决了大量的蔬菜生产技术难题。同时,他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授课,为当地5000多名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王乐义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必须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事,离开这一条,本事再大也干不好。”几十年来,王乐义一直坚持“当村干部就得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里,“乡里乡亲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历史任务,迫切需要一大批像王乐义这样的带头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广泛宣传王乐义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乐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是事业的需要,是人民的意愿,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第三篇:永远是春天观后感《永远是春天》观后感近日,我们观看了影片《永远是春天》。该影片通过塑造以王永乐为原形的永乐以及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真诚的态度对生命进行礼赞,表现一种值得普通人崇敬与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王永乐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发人深思,他的贡献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观看了影片之后,作为一名普通医务工作人员,深受鼓舞,对学习、敬业、自律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一、虚心好学王永乐同志几十年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先进的知识武装头脑,靠着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胆识,带领群众创造并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生产技术。王永乐的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知识从哪里来,自然是靠着他虚心请教的好学精神;影片点明了王永乐仅依靠传统种植三年没有使三元村摆脱落后面貌的现实,如果王永乐没有虚心好学的精神,他就不会有大棚技术的创新。对一名医务工作者来说,我认为,所谓虚心好学,就是要勤学肯钻,广识多才,才能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痛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二、勤奋敬业第2页共7页身患癌症的王永乐被迫切希望脱贫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选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扩大耕种面积、改良土壤结构,种植果树。后又跑东北学大棚种植技术,带领全村走上种植大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王永乐为什么能拖着“半条命”迎难而上,就是靠着他的勤奋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