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专科用药及观察护理内一科心内科药物特点作用比较特殊,针对性较强医护人员比较生疏,其他科室用的比较少一般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一旦用错药,后果不堪设想剂量与效果关系明确,量效几乎呈直线关系,剂量越大作用越强使用方法独特,有的要注射快,有的要注射慢,有的要短时间用,有的要持续用,还有的要负荷量心内科药物特点不同情况剂量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剂量特殊要求,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正好,甚至还要滴定,半片、四分之一片、一片、几片在同一个病人身上都可能用到副作用特别多,观察困难,难以判断是疾病本身还是药物副作用一、降血压的药物高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α受体阻滞剂ARBCCB代表药物: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使细胞外液容量降低,心排血量降低,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副作用可降低血钾和尿酸升高、痛风,高糖血症,电解质紊乱,应注意监测血钾。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尽量白天使用准确记录尿量观察水肿消退情况和心衰缓解情况定期抽血查电解质,补充钾盐防止与氨基甙类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耳毒性及肾毒性利尿剂一、降血压的药物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对抗儿茶酚胺类物质,降低心率,减轻心血管张力,从而降低收缩压。服用前数脉搏,低于55次/分,遵医嘱调药。对于长期使用的患者,应防止骤然停药,以免血压反跳发生“停药综合征〞。常见副作用:疲乏和肢冷感、胃肠道反响、哮喘及慢阻肺禁用;服用心得安可有多梦、幻觉、失眠等精神方面不良反响。用药护理(1)按口服医嘱从小剂量开场给药,要按剂量发药,不能整瓶整盒发药,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响(2)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人各种反响,如胃肠系统、循环系统方面,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3)静脉推注本类药物时推注速度宜慢β受体阻滞剂一、降血压的药物代表药物: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钙离子内流,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心肌收缩性降低,使血压下降。副作用主要有反射性心动过速、头痛、面红、外踝水肿、便秘等,但长效及控释制剂的副作用轻微。用药护理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和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告知病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响,如头痛、颜面潮红等,以减轻顾虑本类药物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CCB一、降血压的药物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同时激活缓激肽,二者均有利于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最常见的不良反响是刺激性干咳,其它副作用包括首剂现象〔体位性低血压、低血压〕和高钾血症,血管神经性水肿.用药护理嘱病人宜空腹用药,因进食后可使药物吸收减少50%注意观察有无“首剂现象〞,发生给予相应处理、要卧床观察用药过程中定期复查血象、尿常规告知病人用药1-2周才能到达最大效应,应坚持按医嘱服药ACEI一、降血压的药物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适用和禁用对象与ACEI一样。目前主要用于有ACEI适应证又不能耐受其副作用的病人。不良反响轻微而短暂,极少因不良反响而终止治疗。ARB代表药物:哌唑嗪乌拉地尔特拉唑嗪。此药已退居二线,联合用药时才用。选择性阻滞突触后α1受体而引起周围血管阻力下降,产生降压效应。主要副作用为直立性低血压。可睡前服药,防止副作用。一、降血压的药物α受体阻滞剂二、抗心律失常药分类:钠通道阻滞药〔利多卡因、普罗帕酮〕B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倍他乐克〕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溴苄胺)钙拮抗药〔维拉帕米〕二、抗心律失常药本卷须知: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在静脉推注时必须做好随时抢救的充分准备,如:除颤仪、阿托品、多巴胺、肾上腺素、心肺复苏等并且必须在心电监护下二、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1.已少用,主要用于急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剂量首次宜少,50~100mmHg,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密切观察心电图、血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重复使用,室速室颤终止后可以持续静脉输注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响:嗜睡、眩晕感觉异常、视物不清、严重者可有谵妄、昏迷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响:窦房结抑制、传导阻滞、低血压二、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心律平〕1.室上速、房颤、房扑时使用,房速也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