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宫腔操作前宫颈预处理专家共识(最新)宫腔操作是妇产科常用的诊治手段,包括手术流产、刮宫、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及宫腔镜诊治等。虽然宫腔操作并不复杂,但如果宫颈扩张不充分,仍然可能引发宫颈裂伤、子宫穿孔,甚至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宫腔操作前的宫颈准备十分重要。宫颈除上皮成分外,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及少量平滑肌组成,结缔组织只有 1%的弹性纤维,而胶原纤维含量占宫颈实质的 70%左右,故组织伸展性较差,非妊娠状态下宫颈内口处于关闭状态。在宫腔操作前应通过使用药物和/或机械方法,使宫颈纤维结缔组织弹性增加,易于扩张,使宫腔操作更易进行,减少损伤。目前对于宫腔操作前的宫颈预处理国内缺少共识。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参考国内外相关硏究进展,组织编写了本共识,供临床参考。一、妊娠期女性的宫颈预处理主要指手术流产前的宫颈预处理,包括妊娠早期的负压吸引、钳刮术和妊娠中期的引产术。妊娠晚期宫颈预处理详见“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学院(RCOG)推荐手术流产前要进行宫颈准备。充分的宫颈准备可减少手术流产的并发症,包括宫颈损伤、子宫穿孔和不全流产。尤其推荐用于宫颈损伤和子宫穿孔风险高的女性,如宫颈畸形、既往宫颈手术史、青少年(Q7 岁)或妊娠天数较大(超过 10〜14 周)的女性。1.药物方法:手术流产前常用的宫颈预处理药物包括米非司酮、前列腺素衍生物和间苯三酚等。(1)米非司酮:孕酮能抑制宫颈中的胶原分解,使宫颈处于紧闭状态,且宫颈的成熟受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平衡调节。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阻止孕激素的活性,促进胶原降解,使蜕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ER/PR)的比值上升,并使蜕膜细胞和子宫肌层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以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致使宫颈扩张。WHO 推荐 S 孕 12〜14 周可予米非司酮 200mg 手术流产前 24 〜48h 口服。加拿大妇产科协会(SOGC)2018 年推荐孕 7~14 周人工流产前 24~48h 口服米非司酮200~400mg,其扩张宫颈效果与米索前列醇近似,不良反应少,易于耐受。缺点是所需宫颈预处理的时间长,至少 24ho在中期引产中,我国学者在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的同时,给予米非司酮 150mg,分 2d 口服,可提高引产效果,缩短引产时间,降低宫颈损伤率。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包括萎靡、头晕、发冷、发热、头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和荨麻疹等,一般轻于米索前列醇。(2)前列腺素衍生物: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