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北京科技大学战略管理强调的是企业的一个综合性的、整合性的管理。自然竞争是渐进性的,战略竞争是革命性的。例子:我不担心我的竞争对手今天做了什么广告、挖了什么人才,我最担心的是最重要的两个竞争对手在一起喝了杯咖啡、打了场高尔夫球。经营性竞争,如日常的营销、财务等可以不断被超越。战略性竞争则是颠覆性的。问题的提出:管理学家彼德·德克鲁提出了著名的“世界上有三种企业”理论:1.使事情发生的企业——一流:创造需求;极少数企业。2.看着事情发生的企业——二流:跟踪需求;大部分企业3.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企业——三流:满足需求。如计划经济型的企业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战略管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1 世纪初,专家研究过课程“中国中关村的企业为什么长不大?”PC 行业快速发展,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美国硅谷发展格局良好;而中关村却一直在练摊,成长缓慢。市场基础好、发展空间大,为何没有更多的联想出现呢?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一个重大结论:中关村起初的创业者仅作一些代理(周围八大院校生)的年轻人,多数人是理工科背景,缺乏管理意识。但面对快速发展,90 年代初的年百万利率后,不知所措,第一批捞金者出国留学。规模扩大后,对管理的要求增加了,而中关村经营者还没有意识,成为中关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此外,90 年代时期的经营制度不健全、税收政策不完善,致使现在的年轻人经营者素质逐步降低,而致使还在练摊,发展受阻。企业的发展从单一化为主向多角化经营发展;企业竞争从本地化、国内化过渡到国际化、全球化;如汇率、结算方式等因素增多。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需要引发更大范围的“战略”思考。中国企业进入战略经营时期需要:1)80 年代中期以前:1978 年 10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发展。计划经济初步转向市场经济,产品相对短缺,生产制胜时代,生产管理为核心。(即通过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美国钢铁工人泰勒通过对生产管理的研究成为了“管理鼻祖”。如我国当时的“技改小组”也是因为提高效率而存在了2)80 年代中期—90 年代中期有效供给增加,竞争加剧,营销制胜时代,营销管理为核心。“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国内电视上出现了营销、促销广告。3)90 年代中后期至今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激烈,技术变革加快,世界经济一体化,战略经营时代,战略管理为核心。优秀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开。问题的提出:各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