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有效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回应和回答的提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促使学生深入地思索工具、软件的内在含义,培养学生学工具并用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存在着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一、两则关于课堂提问的案例案例 1:一位教师在《太阳能热水器――表格的制作》的教学中,设置了如下的提问。师:天冷了,老师家里想买一台热水器,但不知该买什么品牌好。老师在课前查了很多文本资料,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帮老师分析哪一种热水器好。生(粗略浏览了资料后):太阳能热水器好。师:能不能说说理由?生:节能、环保。师:通过这些文本资料,我们能快速看出它们的区别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师:比较事物间的区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师: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制作一份能直观呈现出三种热水器区别的表格。教师在上述案例中的提问意图是,通过“帮老师选择热水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意识到,以文本形式表示的信息并不会让人们快速分辨出事物的区别,而应该用直观的表格形式表达,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表格的制作。但事与愿违,学生的思维过多地停留在“选择热水器”的焦点上,而对信息的呈现方式没有深入思考,不能很快联系到表格,以致教师最后只能牵强地引出课题。案例 2:当学生体验了从网上下载文件后,有位教师在讲解“什么是下载”这个知识点时是这样设置问题的。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从哪里获取文件的?生:从网上。师:获取文件以后,我们把它保存在哪里了?生:自己的电脑里。师:从网上获取文件是复制还是移动过程?生:复制。师:那么,什么是下载?生:从网上复制文件并保存到自己电脑磁盘的过程叫下载。教师通过让学生回忆文件的来源和去向――从网上到磁盘,再联系学生已知的概念――复制和移动,将问题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下载的概念。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可谓水到渠成。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由此可见,问题设计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那么,有效问题具有什么特征呢?怎样设计才能使问题更有效?笔者从有效问题的特征出发,从以下方面对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讨。二、有效问题的设计策略有效的问题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应简短、清楚明了。学生能快速了解问题并能明确知道该回答什么、怎么回答。二是有目的性和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