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类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新的威胁。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订的。《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标准》提出了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规定了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和要求。《标准》是编写教材,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实施体育教学和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和健康素养的课程。本课程强调学生要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课程。本课程强调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是以体育学习为主,同时融合部分保健、卫生、安全、救护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本课程强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