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和中国哮喘联盟的专家共同制定的《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共识包括定义、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病理和病理生理学、影响因素、临床表型、诊断和评估、处理、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评估,共8部分。本文对共识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就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型、诊断和评估、药物治疗、治疗新进展部分进行整理,供大家快速领会。PPT模板下载:1ppt/moban/行业PPT模板:1ppt/hangye/节日PPT模板:1ppt/jieri/PPT素材下载:1ppt/sucai/PPT背景图片:1ppt/beijing/PPT图表下载:1ppt/tubiao/优秀PPT下载:1ppt/xiazai/PPT教程:1ppt/powerpoint/Word教程:1ppt/word/Excel教程:1ppt/excel/资料下载:1ppt/ziliao/PPT课件下载:1ppt/kejian/范文下载:1ppt/fanwen/试卷下载:1ppt/shiti/教案下载:1ppt/jiaoan/654312定义治疗新进展药物治疗诊断和评估临床表型流行病学目录1定义定义本共识参考2014年欧洲呼吸学会/美国胸科学会(ESR/ATS)指南,将重症哮喘定义为:在过去的一年中,需要使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建议的第4级或第5级哮喘药物治疗,才能够维持控制或即使在上述治疗下仍表现为“未控制”哮喘。•重症哮喘分为以下2种情况:1.第4级治疗能够维持控制,但降级治疗会失去控制;(单纯重症哮喘)2.第4级治疗不能维持控制,需要采用第5级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2流行病学1PPT•重症哮喘的发病率在成人和儿童中均无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2000年ATS制定的难治性哮喘共识指出,难治性哮喘占哮喘患者的比例<5%,2014年ERS和ATS制定的关于“重症哮喘的定义、评估和治疗指南”指出,重症哮喘占哮喘患者的5%-10%。•中国哮喘患病和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Chinaasthmaandriskfactorsepidemiologicsurvey,CARE)结果显示,我国14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哮喘患病率为1.24%,其中重症哮喘占5.99%。流行病学3临床表型1PPT临床表型哮喘表型的概念仍缺乏确切定义及一致的标准,由于不同患者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反应性存在差异,区别不同的哮喘临床表型,有助于重症哮喘个体化治疗。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生理学、影像学等特征,日前针对于重症哮喘提出以下几种可能的临庆表型:1.早发过敏性哮喘2.晚发持续嗜酸粒细胞炎症性哮喘3.频繁急性发作性哮喘4.持续气流受限性哮喘5.肥胖相关性哮喘1PPT临床表型1PPT1.早发过敏性哮喘:起病年龄是成人哮喘表型的良好识别标志。早发过敏性哮喘虽然缺乏确切年龄截断值,但儿童期起病的成人哮喘患者多属于此表型。患者一般多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本表型患者一般对糖皮质激素具有良好反应性。Th2炎症因子如IL-4、IL-5、IL-13水平及Th2炎症生物标志物如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血清总IgE及骨膜蛋自水平升高,提示此表型患者应用针对炎症的特异性靶向治疗可能获益。临床表型1PPT2.晚发持续嗜酸粒细胞炎症性哮喘:持续的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多见于晚发持续嗜酸粒细胞炎症哮喘表型,此类患者成人晚发起病,起病时往往病情较严重,多合并鼻窦炎、鼻息肉病史。虽然缺乏过敏性疾病病史,但IL-5、IL-13、FeNO等Th2炎性介质水平可有升高,多与鼻息肉等合并疾病相关。此类患者经常表现出“激素抵抗”,但给予全身激素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仍可以得到显著改善,应用糖皮质激素仍可获益。临床表型1PPT3.频繁急性发作性哮喘:急性发作在重症哮喘患者中常见,不同哮喘患者会经历不同次数的急性发作。频繁急性发作患者,多为吸烟、更差的哮喘控制水平、更低生活质量、高FeNO水平、高痰嗜酸粒细胞水平、更快的肺功能减损及更多吸人糖皮质激素(ICS)使用。关注此类患者,在哮喘病情监测、减少未来急性发作风险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意义。临床表型1PPT3.频繁急性发作性哮喘:此种表型即以往所提的脆性哮喘,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I型一般是指在尽管应用大剂量ICS但仍存在较大的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R>40%),常见于15一55岁女性患者,多有过敏疾病病史及皮肤点刺试验阳性。II型一般是指在哮喘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无明显先兆突然急性发作,并迅速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