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思考20XX年以来,共青团**市委以贯彻中央8号文件为契机,以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与市社科院联合在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以科学的理论构筑监测体系的理论框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体系是一项创新工作。我们联合市社科院对监测体系研究进行了总体规划,形成了“三部曲”,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网络构建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干预机制”研究。目前监测体系网络建设研究已经完成,被收录到20XX年度**市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正在进行中,被列入20XX年度**市软科学项目。(二)以完善的组织机构搭建监测体系的工作网络监测机构和监测队伍是监测体系的主体,在监测体系构建过程中,团市委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三级机构,两支队伍”。“三级机构”即一是建立了市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具体负责开展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情况的调查活动,并形成监测成果,进行成果的发布和转化;二是建立了区县监测工作站。监测工作站依托团区县委建立,是监测中心的分支机构和执行机构,启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三是建立了基层监测点。监测点是未成年人聚集的场所,也是监测体系的基础支撑点。已经建立的56个监测点包括了XX县区、XX县区县的各种类别的中小学和社区,涵盖了各年龄段未成年人群体。“两支队伍”即一是由**市知名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使之成为监测体系的智力支持机构。二是在各监测点建立了由团队干部和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兼职调研员队伍。(三)以扎实的机制建设保障监测体系的有序运转组织机构是基础,机制建设是保障。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第1页共4页断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监测中心日常运行机制。二是在调研工作上,我们实行年度与季度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调研相互补充的调研机制。三是实现上下联动,团市委从今年起尝试实行课题申报制度、年度评比制度和资金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基层调研和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展。此外,团市委还探索建立了调查质量监控制度、调查成果评估和发布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规范,形成了中心调查、专家认证、中心发言人发布等完整的运作机制,保证了监测体系的有序运转。(四)以丰富的调查成果发挥监测体系的指导作用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日益感到:同社会的要求、未成年人的需求相比较还存一些思考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如监测体系建设如何与政府决策之间形成有效的信息对接,如何保持监测体系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如何有的放矢的开展好相关的教育引导活动等。今后,团市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中心拟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围绕中心工作,与基层教育工作相衔接,形成受教者和施教者互动信息平台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监测体系的重要前提。监测体系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查,动态地发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并将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结合起来,把受教育者的认知需求和教育者的教化实施进行有效的对接,让代表协调权威的政府、代表理论的专家、代表实践参与的未成年人受教育者都有了一个充分发挥主动性的互动平台,从而构建一个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升华再到指导实践的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二)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是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建设的体制保证。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当前的突出问题在于涉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部门“多头管理、松散无序、各自为战、工作不同步”。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各个部门共同打造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工第2页共4页作项目,以实施共同的工作项目和工作载体来促进长效机制的建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监测体系中,可以通过监测点的建设,全方位的收集未成年人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可以通过领导机构和专家队伍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