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語法(一)——實詞 第二節 幾種特殊的動賓關係 §一、使動用法 §二、意動用法 §三、處動用法 §四、爲動用法 §五、對(向)動用法 §六、雙賓語 一、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指主語所代表的人物並不施行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而是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這個動作,即謂語動詞具有“使賓語怎麽樣、做什麽”的意思。 如《鄭伯克段于鄢》:“莊公寤生,驚姜氏。” 句子中的“驚”,並不是說主語莊公本人“驚”,而是說使賓語姜氏受了驚嚇。實際上,使動用法是以動賓結構的形式表達了遞系結構的內容,用“動+賓”表示“使+賓+動”的意思。 試比較以下兩個句子: 齊使田忌將而往。(《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齊威王欲將孫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兩個句中的“將”都用作動詞。“齊使田忌將而往”是遞系結構(兼語式),“將”前面還有一個動詞“使”,“使”的賓語是“田忌”,“田忌”兼作“將”的主語,形成了兩次連系,這種結構在現代漢語中很常見。“齊威王欲將孫臏”,也是“使孫臏將”的意思,但用的不是遞系結構而是使動用法,謂語動詞“將”具有“使”賓語“孫臏”成爲“將”的意思。 再看: 孟子將朝王。 /武丁朝諸侯。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陽貨)。 這種用動賓結構的形式表達遞系結構的內容的用法,在現代漢語中早已被遞系結構所替代,但是在古代漢語裏像“齊使田忌將而往”這樣的遞系結構少見,動賓結構的使動用法則是很多。 使動用法中的謂語動詞有的本來就是動詞,有的本來屬於形容詞、名詞或數詞。由於原來的詞類不同,活用作動詞時,它們所表示的語法意義也不完全相同。 1、動詞的使動用法 不及物動詞和及物動詞都可以作使動用法。 ( 1)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古代漢語中,動詞的使動用法多見於不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一般不帶賓語,如果帶上了賓語,通常是使動,表示主語使賓語發出某個動作。 例如: 莊公寤生,驚姜氏。(《鄭伯克段于鄢》) 先生舉手出狼。(馬中錫《中山狼傳》) 畢禮而歸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廣數言欲亡,忿恚尉。(《史記·陳涉世家》) 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襄二十二》) 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 君將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蘇軾《石鐘山記》) 有時侯,不及物動詞的後面不帶賓語,但從上下文看,這個不及物動詞仍然用作使動用法。如: 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