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产论为政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简介: 选自《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临终前告诫他的继承人子太叔:只有有德的人才能用宽缓的政策是老百姓服从,一般人治民应该以严厉为主。孔子赞赏资产的观点,认为治民应该刚柔相济,宽严结合。 为政:执政,治理政事。 译文: 郑子产生病了,对子太叔说:“我死了之后,你一定会治理政事的。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宽大、松缓来使百姓臣服,其他的人都不如用严厉的方法来治民。火猛烈,百姓看了就害怕,所以很少死在火里的;水柔弱,百姓轻视它玩弄它,很多人都死在水里,所以用宽大松缓治民是很难的。”子产病了几个月就去世了。 子太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采用宽缓的政策治民。郑国的强盗很多,在萑苻泽劫取他人财物。子太叔很后悔,说:“如果我早听子产的话,就不会这样。”于是他发动步兵去攻打萑苻的强盗,把他们全部杀了,强盗才渐渐少了。 孔子说:“好啊!政策宽缓了百姓就会懈怠,百姓懈怠了就要用严厉去纠正。施政严厉百姓会受到损害,百姓受到损害了就要用宽缓的政策。用宽缓弥补严厉,用严厉弥补宽缓,政事因此而和谐适中。《诗经》中说:‘老百姓真是辛劳啊,希望能得少许安宁;京城之中施仁政,来安抚四方诸侯。’这是施政宽和。 ‘不要放纵欺诈者,来警戒不善之人;制止抢夺残暴者,他们从不惧法度。’这是用严厉的方法来纠正。‘怀柔安抚远人和近邻,用此安定我王室。’这是用宽和来安定国家。又说:‘不急躁不舒缓,不刚猛不柔弱,施政宽和,百种福禄全都聚集。’这是宽和达到了极点。” 等到子产去世,孔子听说了这个消息,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传下来的有仁爱的人。” 楚人献鼋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