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麝的意义与发展前景麝,俗称香獐,是食性较广的草食性反刍动物。雄麝所产的麝香具有芳香开窍、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消炎解毒等功效。临床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慢性前列腺炎、肿瘤、痛经、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核、白癜风等病。我国人民认识麝及其产品的价值以及应用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 2000 多年。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已对麝香入药做了详细的记载。在国内收集的中成药处方中需要麝香的有 295 种之多。利用 11 种动物药材生产的 430 种出口中成药中,需加入麝香的有 186 种,占总数的 43%,且多属名贵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速效救心丸、六神丸等。麝香具有香味浓厚、柔和、持久和良好的定香作用,为高级香料和日化工业的名贵天然原料。以天然药物为原料的中医药、高级香料和化妆品工业的日益发达,急需大量的动物生产麝香,具有十分广阔而持久的市场。但国内外市场上天然麝香缺口很大,价格居高不下。这种市场潜力大、价格又十分昂贵的商品,供需矛盾极为突出,有利于养麝事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麝香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生产的麝香质量上乘,产量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又是使用麝香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人们都是猎杀野麝获取麝香,不论公、母、仔一并捕杀。这种原始的获取麝香方法,使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加之森林采伐,野麝栖息环境缩小,数量急剧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20 世纪 60 年代有野生麝 250 万头左右,年产麝香 2000 千克上下;到了 80 年代中期,麝的资源量已降至 60 万头以下,随之麝香年产量下降到 500 千克左右。60-70 年代,麝资源 10 年减少一半,80 年代,不到 5 年就减少一半,野生麝数量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与 60 年代相比,全国每年减少 1500-1800 千克麝香产量,直接经济损失 5 亿-8 亿元,并且直接影响到我国中医药、高级香料和化妆品工业的发展。中国人工养麝的成功,对于保护野生资源和满足国内市场对麝香的需求及增加出口创汇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永续利用麝资源,开拓出积极有效的途径。一、养麝的经济意义养麝所取的麝香具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雄麝的香囊壳及香仁即称为麝香,可供入药。1.麝香为成熟雄性麝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本草纲目》记载:“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麝香性温味辛,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催产、消炎、解毒之功效。主治中风、痰厥、惊厥昏迷、寒邪腹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胎死腹中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