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0 年)引言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最好历史时期。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其他重要农产品也是丰产丰收、供应充足,起到了为稳定物价托底、为稳定就业兜底、为稳定社会保底的作用。但也要看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各类种养业废弃物乱扔乱排乱放问题突出,农民群众反映强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种养结合,推动农业生产过程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遏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指出要“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 号)要求“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依据《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等对加强种养结合、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要求,编制本规划。一、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2015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指出“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2016 年中央 1 号文件要求“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自 2016 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