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和家长面临的问题及成长历程困惑一为啥现在孩子们越来越不爱学习?>> 其一:过度学习、过度管控、过度应试。作业剥夺了睡眠,考试剥夺了娱乐,补习侵占了闲暇。背着沉重的书包,戴着厚重的眼镜,迈着蹒跚的步伐,上学的心情比上坟还沉重,放假的时间比放风还短,你还指望他们热爱学习?对策:短期无解,只能让学生理解,不能强迫学生热爱。>> 其二:学习不是纯粹的痛苦,也不是单纯的快乐。学习是人的本能,学习是人类区别与动物最重要的标志。学习的过程交织着痛苦和快乐。痛苦是指学习可能招致失败,痛苦缘于失败引发的无力感;快乐是指学习能提升能力,快乐缘于能力提升的掌控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遭遇的是连续的失败,就会养成本能的“习得性失败无能恐惧症”,长期的失败引发持续性的无能感,持续的无能感带来“我不行”的负面心理暗示。如此,就不难解释,为何大部分学生都不爱学习,因为大部分学生在排名体系中得到的都是负面反馈,而且是持续强化的负面反馈。对策:放低期望值,交替运用鼓励和激励两种反馈手段,给予正向反馈,寻找一切机会从学习中获取宝贵的正向鼓励机制。>> 其三:随着年龄增长,人类好奇心下降是个普遍现象。与其强调学习兴趣,不如强调学习意志。不必过分夸大兴趣的力量,永远不要低估意志、勤奋、习惯的力量。实际上,不少兴趣难以持久,很多坚持常有奇效。对策: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活到好;千帆阅尽,初心不改。困惑二为啥孩子上课认真,作业用心但一考试就是没能得分?>>现象一:听的时候是懂的,做的时候是错的,每次看到答案后才恍然大悟。很多学生上课时太随意,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上完课就把知识丢在脑后,到了考试一看到题目,明明有印象老师讲过题型,但就是记不起来到底要用什么公式,用什么思路解题。等到试卷发下来,参考答案一对才恍然大悟:“啊,原来是这么做”。解决方法:在独立做完一道题目后,两个同学组队,互相讲解给对方听,让同学帮你检查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还有什么欠缺,发现问题立即问老师,争取在这节课把题目理解透彻。这样,在过一段时间后,就算遇到题型相同的题目,也能做到让举一反三,根据之前自己所理解的思路,把这道题做出来。>>现象二:这道题明明会做,但做题是太粗心,不是看错题就是算错答案很多同学做题目最粗心大意,平时做作业就喜欢算错答案或者抄错题,到了考试还是免不了粗心而丢分。一是心态问题,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得还不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