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液相色谱技术进展概述 搜药在线 色谱法最初仅仅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是根据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得到分离。直到五十年代,人们才开始把这种分离手段与检测系统连接起来,成为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是几十年来分析化学中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制备化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段。 色谱的发明者,俄国植物学家 M.S.Tswett,是在研究植物色素的过程中,于1906年创立这种简易的分离技术,奠定了传统色谱法基础。从此之后,化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生理学家们在制备高纯化合物、分离和鉴定复杂混合物时便有了一条崭新的有效途径。自从有了这种手段,使许多过去被认为是单一的物质,判明却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许多化学反应的过程依靠这种方法而得以探讨;终于使许多复杂混合物,例如维生素、药物、色素、氨基酸等得到离析;这种方法甚至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了一些长期模糊不清的自然现象,诸如植物与动物的营养、激素对人和动物的生理特性、维生素在动植物体中的分布等等问题。Tswett 的实验意义很大,尽管他于 1907年在德国柏林植物学会议上反复强调色谱技术,但并没有受到当时科学界的重视。经过二十五年后,德籍奥地利化学家 R.Kuhn 等利用他的方法在纤维状氧化铝和碳酸钙的吸附柱上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公认为单一的结晶状胡萝卜素分离成 a 和 b 两个同分异构体,并由所取得的纯胡萝卜素确定出了其分子式。另外他还发现了八种新的类胡萝卜素,并把它们制成纯品,进行了结构分析。同年,他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维生素的研究上。在确定了维生素 A 的结构以后,于 1933年从 35000升脱脂牛奶中分离出一克核黄素(即维生素 B2),制得结晶,并测定了它的结构。此外,他还用色谱法从蛋黄中分离出了叶黄素;还曾把腌鱼腐败细菌中所含的红色类胡萝卜素确定离析出来并制成结晶。Kuhn正是由于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离析与结构分析中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而获得了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也正因为他的出色工作使色谱法名声大振,迅速为各国科学家们所注目,广泛被采用起来。 1 液相色谱固定相 1.1 正相色谱 八十年代初,人们使用的正相色谱固定相硅胶和吡啶硫氰酸镍盐的络合物晶体能与芳香族化合物形成包合物用于分离芳香族含氮异构体和胆甾醇晶体。已有人[1]将焦炭吸附剂作为填料和键合硅胶作过比较并研究其热力学机理。具有离子化或非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