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人 一、 人是什么? 这个问题之所以使所有人感兴趣,因为所有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仿佛感到,这正是在问他自己:我是谁? 于是,一个沉重的事实立刻就会提醒你它的存在:作为一个“人”的自由与责任。 的确,我们都知道我们是人,而且在整个宇宙中,只有我们是人。但是,这么一个离我们最近的问题,其答案却好像离我们最远。因为我们宁愿不去想它,而是用日常生活的繁忙和娱乐把它打发到某个阴暗的角落。 这个问题之所以有趣,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任何一个答案都是不完全的。完全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废话:人就是除了不是人的东西之外的东西。 恰恰是因为所有有意义的答案都是不完整的,“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客观的提问方式,也不能要求得到一个客观的答案。任何人给出的回答,其实都不过是“人应该是什么”,并且,都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处境中的临时的解决方案。 二、 谁会问这个问题?人自己。 更具体地说,是哪些人、在什么时候会问这个问题? 在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人认为人是永恒的谜。苏格拉底借用德尔菲神庙的神谕,首先问道:我是谁?苏格拉底由于他的喋喋不休和诲人不倦,最终触犯众怒,被雅典人民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曾宣称自己是一只牛虻。牛虻即使被打死,也会紧紧地叮着人的皮肉。苏格拉底确实是这样一只牛虻。 在这之后,人们不再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这么痴迷了,而是自己试着去给出独特的、有说服力的答案。最经典的定义是亚里士多德给出的: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还说,人只有在有闲暇的时候才会去想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整天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的人不会去想这些问题,因为这种问题是需要高于实用智慧的理论智慧才能加以思考的。 但是在今天,我们看到,恰恰是那些前途未卜、迷茫彷徨的年轻人,或者是那些被排挤到社会底层、边缘的人们才会真诚地质疑:人是什么?也就是说,那些并不显示出有很多实用智慧的人,才最容易去玄想。他们想通过质疑和幻想,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社会枷锁,并摆脱他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他们想活得更明白,进而,活得更好。 所以,“人是什么”这个问题,至少在自发提出问题的人那里,决不是为后来的一些百无聊赖的空想家或处心积虑的意识形态制作家们准备的一个为了装点门面而进行的思维游戏,而是一场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求得公平和正义而进行的严肃的斗争。 在与古希腊同时代的先秦时期的中国,人们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