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常见病害防治手册1、烂鳃病【病原】由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columnare)感染引起。【症状与诊断】病鱼体色黑暗,离群慢游于水面、池边或网箱的边缘,对外界反应迟钝。打开鳃盖观察,鳃瓣通常有腐烂发白或带污泥的腐斑,鳃小片坏死、崩溃,严重的发病鱼在靠近病灶的鳃盖内侧处充血发炎。由于病菌的入侵,部分病鱼自吻端到眼球处发白,池边观察其症状更清晰。病鱼口腔颌齿间上下的表皮发炎充血,严重者表皮糜烂脱落,糜烂处可看到淡黄色的菌团物。【流行与危害】该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发病水温 25〜28°C,每年 4〜6 月和 9〜10 月为发病期,池塘和网箱饲养的大口黑鲈都有发生,死亡率较高,严重的鱼池发病死亡率达 60%。【防治方法】(1) 漂白粉 1mg/L 或强氯精(含有效氯 85%)0.3mg/L 全池泼洒;(2) 已发病网箱可用 2〜3%的盐水浸泡鱼体 15〜20 分钟后更换新网箱。(3) 内服抗菌药物,如氟呱酸,每千克鱼体重用药 30〜50 毫克;或使用磺胺类药如磺胺嘧啶,每千克鱼体重用药 50〜80 毫克。拌饲料投喂,连喂 3〜4 天。2、白皮病【病原】由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columnare)感染引起。【症状与诊断】病鱼体色变黑,在水面或网箱边缘缓慢游动,反应迟钝。两侧或背鳍、腹鳍、尾鳍基部或吻端病灶色素消退出现白斑,随着病程的发展白斑迅速扩展蔓延至躯干,严重发病鱼口腔周围至眼球处皮肤糜烂肿胀,眼睛混浊,在池边观察游动在水面的病鱼,容易看到发白的病灶如“白皮”、“白头白嘴”症状。【流行与危害】该病主要由柱状黄杆菌感染引起,通常在过筛分塘时由于操作不慎或寄生虫如锚头鳋、鱼鲺感染损伤鱼体,病菌乘机入侵导致,每年 4〜5 月为流行期,以网箱尤为常见,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死亡率高达 30%〜40%。【防治方法】(1) 鱼种在运输和过筛分塘时避免鱼体受伤。(2)及时杀灭体表的寄生虫。(3)一旦发病,可采用烂鳃病相同的方法治疗。3、肠炎病【病原】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症状与诊断】病鱼腹部胀大,肛门红肿。下颌及腹部位暗红色,重症病鱼轻压腹部可见从肛门流出的淡黄色腹水,剖开腹腔内积有腹水,流出的腹水经几分钟后呈“琼脂状”,肠管紫红色。用剪刀将肠管剖开,肠内充满粘状物,肠内壁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严重的病鱼整个腹腔内壁充血,肝脏坏死。【症状与诊断】肠炎病全年均可发生,春夏天尤为严重,通常是投喂变质或不洁的冰鲜鱼或人工饲料引起,危害对象以鱼种和成鱼为主,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