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妇产科学及护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妇产科学及护理》是护理学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是护理学助产方向的临床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女性在受孕、妊娠、分娩、产褥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病理变化,胎婴儿生理、病理变化,以及遗传、优生等内容的一门科学。课程以 OBE 理念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采取“知识讲授+案例启发+思政融入”的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组织并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结合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入典型案例、主题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式、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关注女性健康的同时,融入人文关怀,引导和启发学生建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目标(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 通过贯穿“助产崇高职业精神”的理念和目标,本着启发和引领学生认同和赞许助产专业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形成维护和促进妇女健康为己任的专业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思政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脐带脱垂的相关知识(教学目标),将专业价值观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助产学专业的崇高和伟大,培养学生对助产专业的热爱,以及医学生的的家国情怀、感恩、社会责任和担当。2. 通过案例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感受脐带脱垂救治过程中助产士2职业的神圣和伟大、体会助产士“生命至上”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思政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脐带脱垂抢救流程和操作要领(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好助产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信念,帮助学生坚定从事助产职业的信心,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树立学生敢于当担、甘于奉献的专业价值观。3. 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应用,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将科学育人与学科育人相结合,将医者使命感与医学专业价值观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的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采用“视频+主题讨论”方式,在课堂中通过引入“助产士单手托举胎头,成功抢救脐带脱垂产妇”的案例视频,讲解脐带脱垂抢救流程和操作要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身临其境,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中组织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同学们感受到助产士在真实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保障母婴安全所发挥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敬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