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陆磐康“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东精神”“传统文化”“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等内容都与之息息相关。德育,指的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涵盖爱国主义、理想、集体主义、劳动、人道主义、社会公德、个体品德等,这些都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首位。然而,学校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德育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德育融入到其他学科课堂,真正把德育思想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才能达到最好的德育教学成效。这是课程思政的最好诠释,把德育融入语文课堂也是与之相呼应。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品德培养尤其重要。青少年要先修身而后自强,后劲才能充足国家才会不断地强大。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蕴含更丰富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把德育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师生共同营造互动环境,思想拓展,观点碰撞,学生的思维与理解得到深化提升,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之性情、规范学生之价值取向,从而提高个人道德修养,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功能更能得到彰显。一、德育与语文课堂的关系一)语文课堂为德育提供文化交流平台语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有学者定义为“中国古今书面语言作品”,是“文章”。可见语文学科承载的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具有相当丰富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语文课堂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语文课堂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其中,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语感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如果教师运用得当,语文课堂就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可以畅所欲言。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并不是放弃语文教学知识层面上的讲解,也不是将语文课上成德育课,而是在传统文化中,有意识地选择德育元素,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面对挫折,解决问题。(二)德育为语文课堂提供思想保证第一,德育让语文课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德育比较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通过道德教育,学生的自觉性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