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1) 或者(2) 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3) 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4) 而没有预见,或者(5) 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6) 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7) 或者(8) 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已满(9)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10) 或者(11) 、强奸、抢劫、(12) 、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13) 或者(14)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15) 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 16) 。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17) 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判断题 ( )1、刑法理论将犯罪行为按照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对犯罪客体作不同层次的概括,从而把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 接 客体三 类。 ( )2、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对同类客体的抽 象 和概括。 ( )3、任何 犯罪都 会使 犯罪客体受 到 损害,而犯罪对象 则 不一定受 到 损害。 ( )4、犯罪对象 是指 犯罪行为所直 接 作用 的具 体人或者物 ,一切 犯罪行为都 会侵害到 具 体的人或者物 ,所以一切 犯罪都 有犯罪对象 。 ( )5、《 刑法》 第 344 条 规 定: "违 反 森 林 法的规 定,非 法采 伐 、毁 坏 珍贵 树 木 的,处 3 年 以下 有期 徒 刑、拘 役 或者管制 ,并处 罚 金 ;情 节 严重 的,处 3年 以上 7 年 以下 有期 徒 刑,并处 罚 金 。"在这里 《 森 林 法》 的规 定就 是非 法采 伐 、毁坏珍贵树木罪侵犯的客体。 ( )6、结果犯的犯罪客体是可能客体。 ( )7、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 )8、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 ( )9、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人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行为、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人在睡梦中的举动不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 )10、行为人盗窃了某一老太太的全部钱财,该老太太自杀。财物损失和老太太自杀是认定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的危害结果。 ( )11、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