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诊断用X线机 诊断用X线机,是基于X线透视学原理的影像诊断设备,又称传统或常规检查设备,以区别于X线计算机体层和数字X线成像设备。本章着重介绍诊断用X线机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应用特点,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临床实践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 述 一、诊断用X线机发展史与现状 伴随着X线的发现不线影像设备应运而生。迄今百余年的历史,诊断用X线机经历了一个从出现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气体X线管、感应圈时期(1895~1916年)这一时期的X线机主要由气体X线管、感应圈或静电起电机组成,用玻璃底板成像,后期开始应用钨酸钙增感屏。伦琴当时使用的X线机,其管电压只有40~50kV,管电流仅有lrnA,拍摄一张手骨照片用 30min~lh。 2.热电子X线管、变压器式高压发生器时期(1916~1925年)由于Colidge发明了热电子X线管,Snook开发了变压器式高压发生器装置,从而为现代X线机奠定了基础。同时,改进了底片,制成并改进了荧光屏。 3.防电击、防散射X线装置的实用化时期(1925~1945年)1935年,西门子公司生产了单相全波、65kV、400InA和85kV、300TnA的X线机;同年又制成三相六峰60kV、1000mA的X线机,标志着防电击、防散射型诊断用X线机已进人成熟时期。 4.高条件。大容量、控制技术现代化时期(194年以后)大功率旋转阳极X线管的问世,是X线机实现大容量的前提,而且使X线影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使某些活动器官的诊断和细微结构的放大摄影成为可能。各种辅助装置如体层。光学缩影等相继出现,也使X线机本身及有关X线诊断技术得到进一步改善与提高。20世纪50年代初J线影像增强器的研制成功,使诊断X线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有了新的突破,最引人注目的是X线电视、录像和动态摄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动态检查、影像再现等问题;进而使操作更简单,防护更有效,机械运动更灵活可靠,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完善的设备和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各国生产的X线管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预期石墨基钨铼复合靶旋转阳极X线管在诊断用X线机中的应用将日益增多。 1975年后,逆变技术在X线机中的应用,提高了管电压的精度,使高压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从而得到迅速普及。当前国际上各种功率的X线机,大到150kw固定式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