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现代畜牧强市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为加快品质畜牧业发展,打造现代畜牧强市,促进京津济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防疫规范化、服务社会化、产品优质化、农民组织化为特征,以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为目标的产业。发展品质畜牧业,打造现代畜牧强市,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渠道,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生产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品质畜牧业战略,全市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但仍存在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牧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动物疫病防疫基础设施、财力保障、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为发展方向,以实施品质畜牧业战略为突破口,以京津济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为目标,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保护同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加快向现代畜牧强市跨越。(二)任务目标。到20XX年,建成15万头奶牛、600万头生猪、100万头肉牛、3亿只家禽生产基地,构筑起现代化的四大产业链条;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8万吨、40万吨、30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农民人均畜牧业第1页共6页纯收入超过2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以上,力争30%;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畜牧业产品质量、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三、工作重点(一)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1.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认证为重点,开展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创建“双百”工程,即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提升100处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新增100处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五年共建成1000处高标准现代化养殖示范区,提高畜牧生产基地建设水平,打造畜牧业“品质”品牌。围绕畜产品加工龙头和畜禽优势产区,加强重点帮扶培育,带动区域化产业带快速发展,特别要加快5000万只绿色肉鸡产业基地、20万只有机鸡产业基地、1000万只绿色蛋鸭产业基地、10万头生猪绿色生产基地、2000万只高标准绿色肉鸭产业基地、有机养殖示范基地等优质畜牧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亮点。到20XX年,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饲养比重达9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比重达80%以上。2.加快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加强与京、津、济、青等大城市对接,引进培育高档次、大规模和实力强的畜牧龙头。引导企业改善生产和科技条件,提高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对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重点帮扶,增加畜产品附加值,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积极开拓品牌经营路子。突出传统优势,做大做强、产品、牛肉、牌鸭蛋等品牌;牌牛奶、猪肉产品、牌禽产品、牌禽产品等国内外品牌优势,积极打造知名品牌。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力争20XX年畜产品在市场占有份额达15%以上;扩大长三角、粤港澳等市场,开辟欧盟、中东以及日韩等市场,实现畜产品外销新突破。3.加快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要创造条件,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提高行业应对市场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引导和扶持农村党员干部和有第2页共6页条件的农民,以及畜牧兽医服务部门和社会力量领办合作社,探索形式多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畜牧业各环节的有机连接;专业合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