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期末重点叶朗版本 简答题: 1、试对美感的特征作出综合描述。 “无功利性” “无功利性”的根源来自审美意象的“超越性”。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不再是单个的“自我”,而是超越了主客二分的“真我”,审美对象也不再是物理的、逻辑的外物,而是超越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本然之物,在这种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意象世界中,不会产生直接的实用功利,但是却可以使主体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直觉性” 即审美直觉。直觉存在于瞬间感兴之间,不假思索,不掺杂推敲考量,是超逻辑、超理性的“现成”。审美直觉是“一触即觉”,超越了知识伦理,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虽然“直觉性”必须在超理性的感悟下勃发,却离不开审美主体心中久已积淀下的对历史人文,宇宙人生的感悟和意会。所以审美直觉中含有理性的成分,美感中也渗透着“思”。 “创造性” 来源于美感产生于审美活动之中。美和美感同一于审美活动,美感创造的世界就是意象的世界,就是充满意蕴,生机勃发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审美主体的情感付之于物,情景交融,并发挥想象而孕育出的。被照亮的意象世界因审美主体的不同而具有唯一性和独创性。 “超越性” 是对个体有限生命的超越,是与一切外物相隔离的“自我”的超越,是对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是对人生有限意义的超越。这种超越为审美主体带来了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当美感的这种超越性将审美主体带入宇宙人生的妙悟之中,便具有了一种庄严肃穆,敬畏玄邈的神圣感。 “愉悦性” 同样根源于美感的"超越性”。美感所带来的愉悦性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在审美活动中,由于超越了主客二分,超越了自我,审美主体不再受世俗的羁绊,从而将整个身心遨游于自然,感悟古淡幽溁的天人合一。在与宇宙的共鸣、妙合之中,审美主体于心灵之上产生了幸福感和满足感,这便是美感的愉悦性带给主体的“非常微妙的复合的情感体验”。 2、略述美的领域及其表现。 美依据存在领域来分类,可以分为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自然美:自然美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生活领域的意象世界,它也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 艺术美: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3、略述叶朗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生的艺术化,就是追求审美的人生。审美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就是用审美心胸来照亮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体验它的无限意味和情趣,享受“现在”。创造的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