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注射术1、 静脉注射术2、 皮内注射术3、 肌内/皮下注射术二、血标本采集1、 静脉血标本采集2、 动脉血标本采集三、外周静脉输液术四、静脉输血术五、胃肠减压术六、鼻饲术七、口腔护理八、口服给药九、体温测量十、吸氧术十一、吸痰术十二、雾化吸入术十三、物理降温(冰袋的使用)十四、导尿术十五、大量不保留灌肠十六、卧床病人更换床单位一、注射术1、静脉注射术(一) 皮肤软组织坏死1、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避免机械性损伤。根据不同药物,掌握其用药浓度和推注速度,尽量避免药物外渗而造成的皮肤软组织损伤。2、 在注射过程中发现液体外渗,立即停止推注,更换推注部位。如为刺激性药物,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清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毒性作用。3、 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药,阳离子溶液,高渗液及化疗药外渗治疗,如肾上腺素、阿拉明等外渗治疗均收到很好的效果。4、 冷敷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如化疗药物外渗用 20%~40%碳酸氢钠冷敷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5、 药物拮抗剂的早期应用。6、 组织已发生坏死,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二) 皮肤瘀斑1、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按压方法,血管扩张药物需延长按压时间2、热敷2、皮内注射术(一) 疼痛1、 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注射方法、部位、剂量准确。4、 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应及时处理。(二) 局部组织反映1、 严格无菌操作。2、 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3、 正确配制药液。4、 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5、 告知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以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6、 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三) 过敏性休克1、 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的过敏药物,如有过敏史应不予做过敏试验。皮试期间,嘱病人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2、穿刺完毕后,按压 5~10min,对于凝血功能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按压面积不少于 5 平方厘米,必要时给予沙袋减压。3.、热敷。如在关节活动部位,应适当减少患者剧烈活动。4、血肿的吸收和颜色消退需要一个过程,向患者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二)神经损伤1、熟练掌握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