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目录幼儿园教育活动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基础知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在教师创设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系列,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一)集体教学活动优点: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共同经验,注重教育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发展自律、合作意识。缺点:不能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兴趣和需要,幼儿的表现机会少,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由教师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按照一定的教学活动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所构成的师幼双边活动,是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互动,教师面向全班幼儿实施教学的活动过程。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二)小组教学活动优点:这种活动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活动情况的了解和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幼儿自主探索、协作的机会更多,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有利于独立、自主、协作等精神的培养。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发挥间接指导的作用。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三)个别教学活动优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个别活动对师资、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技巧有更高要求。教育活动中各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这种互动应该让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幼儿自我探索活动或教师对个别幼儿的教育活动。三、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实际的分析(一)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幼儿的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与规律幼儿发展与变化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师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者,必须了解幼儿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必须熟知自己面临的幼儿具有该年龄段共有的具体的特征是什么,从而确定教学活动在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创设相应的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宜的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身心和谐发展。三、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实际的分析1.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教学内容。2.了解幼儿与具体活动相关的发展水平分析了解幼儿与具体活动相关的发展水平,主要是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首先,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然后才能确定幼儿“最近发展区”,才可能通过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幼儿在生长和发展特点和速度上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深入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分析幼儿、研究幼儿,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来设计和组织幼儿教学活动。(二)幼儿的发展实际分析(一)发展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形式和进度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活动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幼儿发展。全面发展包括身体、道德、社会能力、智力、情感等,教育活动要追求幼儿的全面素质提高,不偏重于某一方面。(1)教师必须坚持遵循和体现以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2)教师适时、适地、适宜地发挥教师的主体性:①教师对自身参与活动态度的认识和把握。②教师对介入角色的定位和把握。③教师对幼儿活动的“隐性支持”。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二)主体性原则(三)活动性原则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幼儿的发展是幼儿通过不断获得各种经验而实现的,经验的获得是通过自身的操作,与人、物交互作用实现的。因此要给幼儿充分的活动机会,让其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获得经验、发展。活动性原则要求把游戏作为基本活动。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幼儿获得最佳的发展。发展幼儿的主体能力。要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采取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