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地构造重点

大地构造重点_第1页
1/13
大地构造重点_第2页
2/13
大地构造重点_第3页
3/13
一、名词解释:1. 前寒武地盾 Precambrian shields :前寒武系暴露于地表的宽阔大陆区域。2. 大陆台地 Continental platforms :平伏于前寒武系之上、相对薄的、未变质的盖层,或显生宙沉积层。3. 基底 basement :沉积盖层以下的岩石 。4. 克拉通台地 Craton:泛指老的、相对稳定的大陆地壳单元。克拉通地壳至少在数十亿年内未遭受广泛的变形或变质作用。5. 岩石圈 Lithosphere:地球最外部的刚性脆性岩层,组成岩石圈板块,包括地壳和地幔上部固体部分。6. 泛大陆 Pangaea:早期,地球为一超级古陆。7. 裂谷 rift:大陆内部拉张并开始分裂 。8. 成功裂谷 Successful rift:大陆分裂为两块,之间新的洋中脊形成。9. 威尔逊旋回 Wilson cycle:裂谷、海底扩张、板块汇聚、碰撞、在产生裂谷,此一系列连续地质过程称为威尔逊旋回。10. 被动大陆边缘 Passive margins:海底扩张形成的大陆边缘,无明显的构造活动。11. 碰撞缝合线:这些出现在造山带内、经历高度剪切作用的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碎块称为缝合线,缝合线两侧的岩石代表曾经分裂的的不同大陆。12. 盆地反转:在碰撞过程中,早期正断层重新激活,出现反转断层,褶皱推覆带底部物质推覆至早期的被动边缘之上,被动边缘盆地转换为推覆带。13. 海底扩张理论:地幔物质在裂缝带下因软流圈内的物质上涌,侵入和喷出形成新的洋壳,随着这个作用不断进行,新上涌侵入的地幔物质把原已形成的洋壳向裂谷两侧推移扩张,致使洋底不断新生和更新,由于洋壳不断向外推移,及至海沟岛弧一线,变受阻于大陆而俯冲下插于地幔,达到新生和消亡的平衡,从而使洋底地壳在2-3 亿年更新一次。14. 地幔柱:深部地幔热对流运动中的一股上升的圆柱状固态物质的热塑性流,即从软流圈或下地幔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15. 热点:地幔柱在地表或洋底出露时就表现为热点。热点上的地热流值大大高于周围广大地区,甚至会形成孤立的火山。二、1. 简述三种类型的板块边界;①汇聚型板块边界又称汇聚边缘,是两个相互汇聚和消亡板块间的边界,俯冲带和海沟是它最典型的代表。一个大洋板块因俯冲到另一大洋或大陆板块之下而消亡。大洋板块的消减作用导致以沟—弧(—盆)体系为代表的俯冲带形成。随着大洋板块消失殆尽,其两侧的大陆发生碰撞,并形成造山带。活动造山带即沿活动板块汇聚边界发育。②转换边界(transform boundary)又称守恒性板块边缘,是相邻板块作相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地构造重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