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务公开经验交流讲话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和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全市政务公开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措施,促进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刚才,大家观看了*区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录像片,听取了*区、*区和市检察院、市人事局、市建委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经验介绍,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的经验做法在会上也作了书面交流。总的看,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在抓政务公开方面思想比较重视、措施比较得力、效果也比较明显。希望大家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相互学习借鉴,认真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搞好政务公开工作,讲四点意见:一、正确估价我市政务公开形势,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年来,我市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重点围绕建设行政审批大厅这一对外公开服务的窗口和平台,密切与政府提速、源头治腐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个结合,狠抓公开范围的统一、内容的规范、形式的丰富、程序的完善四个关键,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责任制度、举报投诉监督制度、群众评议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五项制度,不断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推行政务公开,使政府职能及其活动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过去“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向“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转变,特别是一些窗口服务单位推行公开承诺服务,审批项目实行集中审批、按时办结,不仅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且使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依法办事与提高效率的统一,依法办事与方便群众的统一。二是增强了工作透明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行政务公开,让群众全面了解政府的工作,参与政府的工作,有效解决了过去因政府工作不透明给群众带来的疑虑,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三是促进了依法行政,第1页共6页推动了廉政建设。依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条件、标准、程序、期限等都要公开。通过公开,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把政务工作的各项政策和制度规定直接交给群众,及时将政府公共信息向社会公布,实现了监督关口前移,是从源头防治腐败,减少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等行为的有效措施。四是扩大了民主,维护了社会稳定。很多部门、单位都建立了听证会、论证会、咨询会等民主议事制度。凡涉及全局性或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前都要举行听证会、论证会或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思广益。这说明推行政务公开是构筑政府与群众连心桥,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五是营造了宽松的政务环境,促进了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去年我市签约外来投资项目合同1074个,合同利用外来资金311.9亿元,同比增长41.8%。在看到全市政务公开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区(市)之间、部门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异。一些单位认识上有差距,思想上不重视,不愿公开、不敢公开或搞假公开。二是工作被动应付,上级推一推,工作动一动,个别领导干部怕公开失权、失利,怕公开招来麻烦。三是公开浅层次问题多,深层次问题少,公开决策和落实情况多,公开决策过程和权力运作过程少,特别是群众最希望了解、最关心的财务收支、人事事项和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实质性的问题更少。四是公开形式比较单一,多数在公开形式上只建有公开栏,不便于群众了解和监督。五是公开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监督措施落实不到位。很多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有关制度,导致公开不规范;有些单位即使制定了一些制度规定,也没有采取得力措施抓落实,使制度规定流于形式。上述情况必须要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关于推行政务公开的问题,党的十五大就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重申,今年初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也把政务公开作为重要内容。今年3月中办、国办又第2页共6页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