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年观课议课总结范本浅谈如何进行有效观课议课近年来,我们的老师一直努力怎样搞好听课、评课等方面的讨论,而今在全国范围内又卷起了如何进行有效观课议课的讨论热潮。这是教育的幸事,目的是促进老师自己专业的进展。说起听、评课,大家都知道它是老师常常参加的一种教学讨论活动,通过听、评课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促进教学智慧的发生和积累,加快自己专业成长的步伐。然而,曾经的听课评课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盲目性。听课老师就是一支笔、一张听课表随意步入课堂,听课者自己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常常是“我明天去听某老师的课,都不知道去听什么。到时候再看看吧。”(2)任务性。把听评课当成任务来做,授课老师上课并非出于主动的为了自身专业进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听课者也不是真心的观察和思考,而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3)漫谈式。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言多,没有评课的思路和框架,是散点状的,随意性很大。(4)标准化。把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恰当、___严密、教学行为等要素作为衡量上课质量的基本依据。并且将这标准细化成有权重的具体指标,制定成相应的评课表,到时就在表格里打“√”然后把分值相加得出总分,总分的高低就是这一节课的优劣。(5)范式型。为了上好一节课,指导老师常常与任课老师一起备课,这种指导是细致入微的,是手把手的。尽管这样的课堂较少暴露问题,但长此以往却导致了老师课堂共性化和普适化,缺少个性化,任课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依赖心理,丧失“造血功能”。下载后可任意编辑(6)定性型。评课是专家或领导一锤定音。这种机制下专家和领导成为评课“单一体”老师只是讨论或实验的辅助者、配合者,而不是真正的讨论主体,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总之,过去的听、评课,比较___老师分高下、分等级,过于___结果。因此常常表现为过分倾向于他评,把真正需要通过评课来讨论自己的教学却边缘化了。如今评课的科学化、精细化以及评课促进参评者共生同进的问题已经不可回避摆在我们每一个一线老师的面前。前不久,我看了宋非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的《有效评课——观课议课的讨论与实施》一书,又观看了由陈大伟主讲的《有效篇二: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学习《有效观课议课》心得体会通过学习观课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