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小企业发展调研报告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全市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为进一步加快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本报告通过专题调研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十二五”以来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一、发展现状(一)总体概况截至20XX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单位个数11.18万个,从业人员44.44万人,完成总产值1402.41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469.90亿元,实现利润137.89亿元,上交税金43.98亿元,提供劳动者报酬96.91亿元,中小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4.88%。其中,企业个数、从业人数、营业收入与20XX年相比分别增长21.00%、43.22%、234.08%。(二)企业分类据统计,20XX年末全市有企业单位个数7136个,吸纳从业人员18.17万人,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均突破千亿大关,分别达到1041.68亿元和1047.54亿元,较“十二五”初增长388.82%和377.64%,实现跨越发展。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2000万元工业企业700户,从业人员2.44万人,除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数同比分别下降4%和20%外,以装备制造和富硒食品为主的制造业同比上涨18%和21%,营业收入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截至20XX年底,全市有个体经营户10.46万户,较“十二五”初增长20.00%,从业人员26.28万人,增长34.59%,实现总产值360.73亿元、营业收入422.36亿元,分别增长159.78%和163.89%,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7.95万户,占全市个体经营户的76%,从业人员15.65万人,比重为60%,占主体地位。(三)产业结构20XX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市中小企业(含个体经营户)主第1页共5页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3.61%;全市中小企业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占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72.15%,其中,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2.99亿元,占二产营业收入比重为76.66%。(四)行业分布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看,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分别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31.59%、17.83%和15.87%,这三大行业的中小企业共计7万余户,占全部中小企业近三分之二;以信息传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科技服务型中小企业占比仅为0.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销售情况来看,全市中小工业企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精制茶加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等6大产业营业收入占据主体地位,占中小工业营业收入的60%,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精制茶加工近年来发展迅猛,分别较“十二五”初增长300%和1015%。(五)区域发展全市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xx区、xx县、xx县和xx县,这四个县区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市总量的65%,宁陕、岚皋、镇坪等三个县中小企业户数年均增速10%左右,呈现出经济总量大的县区企业个数占比大、经济总量小的县区企业个数增长快的特点。其中,各类园区入驻中小企业2.49万户,占企业总数22.27%;实现营业收入772.1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52.53%,已经形成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的特点。(六)品牌建设截至20XX年底,全市评定安康名优特产品29个、xx市地方特色旅游产品27个,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白河木瓜、宁陕香菇、平利女娲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XX省名牌产品19个,占XX省名牌产品总量的3%,低于汉中和商洛。全市目前没有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第2页共5页驰名商标。二、存在问题从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产业结构失衡,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一是工业行业结构亟待继续改善。全市中小企业中,非金属矿物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占中小工业企业近50%,整体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强。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XX年xx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全国全省相比分别低16.76和5.00个百分点,与汉中和商洛相比分别低3.84和0.84个百分点;从产业构成看,批发零售、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面向生产和生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