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作业场所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盐酸,氢氧化钠等),工频电场等有害因素。 二、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 1、严格按照本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各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2、噪声岗位按要求佩戴好防噪声耳塞。毒物岗位应遵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发生泄露时,戴好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再行抢修。 3、坚守岗位,不得进入与自己无关的有毒有害岗位。 4、定时检查岗位的应急救援措施,确保其能正常使用。 三、操作规程: 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岗位应按照指定的详细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岗位应按照本岗位规程认真操作。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当按操作规程,与生产设备同时运行,同时巡查,保证防护措施的正常,有效运行。 四、应急救援: 在生产过程中,对粉尘、一氧化碳、盐酸、氢氧化钠等引起的急性中毒应立即将患者脱离有毒现场并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 氧气吸入; 呼吸心 跳 停 止 时,应进行胸外 心 脏 按压 、人 工呼吸等; 对皮 肤 受 污 染 特 别 是 化学 灼 伤 者,应立即脱去 污 染 衣 物,用大 量 流 动 清 水 彻 底 冲 洗 至少 20 分 钟 ;对眼部接触污染,用清水冲洗至少10 分钟。经现场处理后立即转送医院进一步救治。 五、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生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详见公司安环部每月检测报表内容。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粉尘 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重的固体颗粒。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劳动者身体发生多方面不良改变及职业病。引起肺组织广泛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职业病:尘肺。尘肺病是无法治愈的职业病。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异物反应及轻微纤维化病变的肺粉尘沉着症。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对呼吸道粘膜、眼结膜、手面部皮肤的直接刺激和损害作用,引起慢性鼻炎、咽炎、眼结膜炎、皮脂 腺 囊 肿 、痤 疮 、皮肤干 燥 角 化等 。 ( 1) 煤 尘 患 者早 期无多症状 ,当 病变进展 ,尤 其 发展 为大 块 纤维化活 合 并支 气管 或 肺部感 染可出 现呼吸系 统 症状 和体征 ,咳 嗽 、咳 痰 、胸 痛 、气短 是煤 工尘肺患 者的主要症状 。 ( 2) 矽 尘( 含 10%~15%游 离 二 氧 化硅 的粉尘) 由 于 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