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章 地下水的赋存 地表到地下水面称为––––包气带,或非饱和带(unsaturated zone)。 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或饱和带(saturated zone)。 包气带水将在第6 章讨论,本章讨论饱水带地下水的赋存。 4 .1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岩层按其传输及给出水的性质分为: 含水层––––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不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弱透水层–––本身不能给出水量.但垂直层面方向能够传输水量的岩层,粘土、重亚粘土等。 1.含水层(aquifer)––––饱含水的透水层。既含水又透水。 2.隔水层(aquifuge 既不含水也不透水;aquiclude 含水不透水)––––不透水层。 构成含水层的条件: a. 岩层发育有储水空隙; b. 有隔水层阻挡; c. 有水的补给来源; d. 适当的地形地貌条件。 研究水的运动规律––––土壤水动力学 研究水的运动规律––––地下水动力学 含水层 饱含水;能够透过水; 并能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砂、砂砾石层,石灰岩、白云岩等。 2 含水层与隔水层是相对的。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定义取决于运用它们的具体条件: 1)同一岩层,在有些地方作为含水层,而在另外一些地方作为隔水层(用水量不同); 2)同一岩层,当涉及某一问题时作为含水层,而涉及另外一些问题时作为隔水层(涉及问题不同)。 如:大型供水与小型供水:亚砂土;矿山排水与小型供水:相对于O 岩溶水,C-P 砂页岩作为隔水层;在缺水地区,C-P 中的砂岩可作为含水层。 3.弱透水层(aquitard)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人们把隔水层看作是绝对不透水的,20 世纪40 年代雅可布(C. E. Jacob)提出越流概念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性质上介于隔水层与透水层之间的–––弱透水层。 弱透水层往往过水断面较大→交换水量也较大。 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不发生渗透的岩层。同时还要考虑时间尺度,如在含水层中抽水时,有的岩层短期内透水性不明显,但长时间抽水时,水位下降,透水明显。含水层与整个弱透水层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含水系统。 有的岩石顺层透水,垂直层面隔水。如页岩与薄层石灰岩互层时,往往顺层透水,而垂直层面隔水。 4 .2 含水系统 含水系统(aquifer system) ––––由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圈围的,内部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赋存地下水的岩系。 由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组合而成的含水系统,才是地下水的基本功能单元。 赋存于含水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