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6细数内存的发展历程

6细数内存的发展历程_第1页
1/14
6细数内存的发展历程_第2页
2/14
6细数内存的发展历程_第3页
3/14
见证PC发展历史:细数内存的发展历程 作为PC不可缺少的重要核心部件——内存,它伴随着 DIY硬件走过了多年历程。从 286时代的30pin SIMM内存、486时代的72pin SIMM 内存,到 Pentium时代的EDO DRAM内存、PII时代的SDRAM内存,到 P4时代的DDR内存和目前 9X5平台的DDR2内存。内存从规格、技术、总线带宽等不断更新换代。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内存的更新换代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其目的在于提高内存的带宽,以满足 CPU不断攀升的带宽要求、避免成为高速 CPU运算的瓶颈。那么,内存在 PC领域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内存发展的历史吧。 一、历史起源——内存条概念 如果你细心的观察,显存(或缓存)在目前的DIY硬件上都很容易看到,显卡显存、硬盘或光驱的缓存大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性能,而寄存器也许是最能代表 PC硬件设备离不开RAM的,的确如此,如果没有内存,那么 PC将无法运转,所以内存自然成为DIY用户讨论的重点话题。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PC上所使用的内存是一块块的IC,要让它能为PC服务,就必须将其焊接到主板上,但这也给后期维护带来的问题,因为一旦某一块内存IC坏了,就必须焊下来才能更换,由于焊接上去的IC不容易取下来,同时加上用户也不具备焊接知识(焊接需要掌握焊接技术,同时风险性也大),这似乎维修起来太麻烦。 因此,PC设计人员推出了模块化的条装内存,每一条上集成了多块内存IC,同时在主板上也设计相应的内存插槽,这样内存条就方便随意安装与拆卸了(如图 1),内存的维修、升级都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内存“条”的来源。 图1,内存条与内存槽的出现 小帖士:内存(Random Access Memory,RAM)的主要功能是暂存数据及指令。我们可以同时写数据到RAM 内存,也可以从RAM 读取数据。由于内存历来都是系统中最大的性能瓶颈之一,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内存技术的改进甚至比CPU 以及其它技术更为令人激动。 二、开山鼻祖——SIMM 内存 在 80286主板发布之前,内存并没有被世人所重视,这个时候的内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只有 64 ~256KB,对于当时PC所运行的工作程序来说,这种内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满足当时软件程序的处理需要。不过随着软件程序和新一代 80286硬件平台的出现,程序和硬件对内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速度并扩大容量,内存必须以独立的封装形式出现,因而诞生了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内存条”概念。 在 80286主板刚推出的时候,内存条采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6细数内存的发展历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